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都护府

大都护府

官署名。唐高宗永徽 (650—655) 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后又加单于、北庭等府,掌统该地区少数民族,慰抚、征讨、安辑、叙功、罚过; 有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及录事参军、录事、功仓户兵法诸曹参军、参军事等官。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只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


官署名。唐朝在西北边远地区设大都护府,为该地区的最高官府,如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等,负责统管区内诸蕃,并负责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等。大都护为大都护府长官,总判府事。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各一人(均正七品下)、参军事三人(正八品)。参看《旧唐书·职官三·大都护府》、《新唐书·百官四下·大都护府》。

猜你喜欢

  • 明胜将军

    参见“十明将军”。

  • 田帛禄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土地、实物为主的俸禄制度。三国魏的官秩多沿汉之旧,官俸似亦同汉,但因当时承汉末大乱之后,财政困难,实际上尚不能如汉制支付。晋代实行占田制,品官有职田以充俸禄。此外并给谷、绢、绵、菜田、

  • 江东建康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设于世祖至元十四年 (1277),置司建康 (今江苏南京),监治宁国、徽州、饶州、集庆、太平、池州、信州、广德等路。隶江南行御史台。二十三年,迁司于宁国路 (今江苏宣城)。二

  • 居士

    宋朝士名。徽宗政和八年 (1118) 置,以赐在学选人,正八品。

  • 染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染坊置,分东、西二院,隶少府监,掌染丝枲币帛。真宗咸平六年(1003),并为一院。以京朝官、诸司使副或内侍一人为监官,三班使臣一人为监门官。宋少府监所属机构。

  • 司仪官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置。见《魏书·官氏志》。官名。北魏太和中仿汉代大鸿胪的治礼郎而设。北齐则于鸿胪寺置“司仪署令丞”,见该条。

  • 戈什哈辖

    即“郭什哈辖”。

  • 荻库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隶司农卿。官名。南朝梁太仓令所属有荻库丞,掌管荻库事务。卢荻为造纸原料,故特建库以储之。陈沿置。

  • 视事

    ① 就职治事,办理公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视事。“② 官名。又作“胝事”。战国魏等国置。主管某一职事的官长。《滨虹草堂藏古玺印》著录魏国官印:“右库眡(视)事”。

  • 起复

    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称为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起复旧职”。宋朝文官父母丧制未终,朝廷起用,先授以武官,系衔添加“起复”二字,然后恢复原来官阶; 直接授以原官者,衔前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