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府

大府

① 官署名。(1) 春秋战国楚置。负责收藏珍宝货贿,征收工商赋税,督造王室器皿等事。(2) 汉朝指丞相、御史府。《汉书·杜周传》:“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余章。”颜师古注:“大府,丞相、御史之职也。”②《周礼》官名。天官冢宰属员。下大夫爵。一说为周朝置。掌贡赋货贿的收藏,供应王室消费及国家财货支出。③元朝驻防将军。《元史·兵志》:“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④明、清总督、巡抚别称。⑤泛指上级官府。


1、官署名。东周时楚国置,掌收藏珍奇宝货、工商赋税、制造王室器皿等。汉朝指丞相府和御史府。《汉书·张汤传》:“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茂陵尉。”注:“师古曰:大府,丞相府也。”又《汉书·杜周传》:“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余章。”注:“师古曰:大府,丞相、御史之府也。”

2、官名。周朝为天官冢宰的属官,掌助大宰收全国贡赋,把贵重物品分类交王府、内府收藏;一般物品分给有关部门,年终统计上报大宰。唐朝称岭南节度为大府;元朝称驻防将军为大府。《元史·兵志》:“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 明、清总督、巡抚别称大府。

3、泛指上级官府。

猜你喜欢

  • 小司寇上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次官,员二人,省称小司寇。佐大司寇卿掌刑政,主持刑法的制订及执行。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北周仿《周礼》之制设置,为大司寇卿的副职。《

  • 掌筵郎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

  • 铜官长

    官名,汉置,掌开采铜矿、铸铜器。佐官有丞。参看“铜官”条。

  • 王家大夫

    官名,汉置,也称王大夫,秩比六百石,没固定人数,掌奉王命出使京城,奉璧贺正月,及出使各国,本来都持节,后省。《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

  • 牧橐令丞

    官名。橐,指橐佗,良马名。《汉书》颜师古注;“牧橐,言牧养橐佗也。”牧橐令为西汉太仆所属牧养良马的属官之一,有丞。东汉省。

  • 典金官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铸印和打造金银器饰。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指挥。

  • 知州军事

    官名。简称知州。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州的长官,职掌略同于知府事。官名。宋初分命朝臣出守各州,号知军州事。军指兵,州指民政,为州的长官。见《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

  • 班引

    官场用语。宋朝选人改官的一种程序。经磨勘许改京官的选人,数人结为一甲,定期引见皇帝,称为班引。引见时,选人在便殿立班,逐一宣名,皇帝有疑者,即命吏部复验,如不中选,则取旨裁决。宋代选人改官的一种手续。

  • 四方馆参军事

    官名。隋置,掌出入贸易之事。

  • 武备寺少卿

    官名。元置,秩从四品,员额四人,为武备寺的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