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职名。明置,为司礼监外差,员额正副各一人,掌马房之事。外衙门之官,间亦任之。
汉朝乡官。汉二年(前205)汉王刘邦令各乡置三老一人,称乡三老。需由年五十以上,有德行,能帅众为善者担任。官名,也称三老,战国时即置,到汉朝,三老有乡三老、县三老、国三老。以年高有德者担任,掌道德教化
官署名。明朝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的简称,为明代最高统军衙门。明太祖初置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置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唯锦衣卫等亲军卫、上直卫不隶王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永乐
官名。见“司调下大夫”。
官名。即“太子药藏监”。官名。北齐与隋置,见“药藏局”。
秀才、孝廉合称。《晋书·华谭传》: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
官名。隋炀帝始置,员十人。唐沿置八员,从九品下,为太医署属官,掌疗疾、番直莅坊。宋初不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置,隶太医局。南宋亡遂废。
清朝都察院经历厅下属之办事机构。置经承二人,办理文移事务。
刑部及枢密院别称。宋枢密院的别称。亦称宥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