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秦汉官吏休假之谓。据《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汉朝法律规定,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即官吏有功最,法所当得者; 赐告者,即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复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


官吏休假叫“”。告有予告、赐告两种。《汉书·高帝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注:“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法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至和帝时予赐皆绝。”

猜你喜欢

  • 交涉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交涉员的公署。见“交涉员”。

  • 知印科

    清朝都察院经历厅下属之办事机构。置经承一人,掌启用印信。

  • 勋官

    官号。始见于南北朝,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北魏陆续设其官号。然皆杂乱,北周始制勋官十一等,名义即此,自正九命至七命不等。隋因其制改命为品。南朝宋薛渊在后废帝元徽(473—477

  • 崇虚局

    官署名。北魏有“崇虚都尉”。北齐置崇虚局,设丞。掌五岳四渎诸神之祭祀,管理京师、诸州道士名籍。隶太常寺太庙署。

  • 御武副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八品下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

  • 武卫常侍

    武官名。南朝陈置,为前代武骑常侍的改名。参见“武骑常侍”。

  • 录行台尚书事

    官名。南朝梁置。《梁书·武帝纪》下:“(太清元年547) 以大将军侯景录行台尚书事。”

  • 右牝丞

    官名。北齐置。详见“右牝署”。

  • 侯庶子

    侯的家臣之一。《战国策·秦策》记甘罗年十二,为文信侯少庶子。汉承秦制,规定列侯置庶子一人,与家丞同主侍侯,理家事。东汉时规定列侯所食封户不满千户的不得置家丞,但得置庶子一人。三国魏亦置,见洪饴孙《三国

  • 州书佐

    州门下吏名。两汉郡县各曹均有书佐,职主起草和缮写文书。南朝宋置此职于州,见《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