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司法部

司法部

官署名。民国置,为中央行政官署之一;掌理司法审判、司法行政、官吏惩戒、行政审判、监狱及保护等事。设总长一人,综理部务;次长一人,辅佐总长处理事务。所属有总务厅,及刑事,民事、监狱三司。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五院并立制,改名司法院。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始置,掌理关于民事、刑事诉讼事件、户籍、监狱、保护出狱人事务,并其他一切司法行政事务,监督法官。设总长、次长各一人;下设参事官二至四人;秘书长一人,部内除由秘书长主管的承政厅外,分设法务、狱务二司。以司长为主官。北洋政府沿置,职掌与南京临时政府同。设总长、次长、参事、秘书、佥事、主事、编纂、技正、技士等员。部的内部组织除总务厅外,设民事司、刑事司与监狱司。部的直辖机关有特种司法事务委员会、与司法储材馆。国民党政府改称“司法行政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咒禁博士

    官名。隋朝太常寺太医署置,二员; 唐朝沿置,一员,从九品下,掌教咒禁驱邪之术。医学学官名。隋唐置,属太医署。掌教咒禁生以咒禁,以祓除邪魅为厉。唐代咒禁博士员额一人,从九品下。所教咒禁生,员额十人。古代

  • 亭候

    1、候望敌情之所。《后汉书·光武帝纪》:“筑亭候,修烽燧。”“诏罢诸边郡亭候吏卒。”2、候望敌情之吏卒,位在亭长下,掌候望捕盗。《后汉书·百官五·亭长》注引《汉官仪》:“十里一亭,亭长、亭候……”吏员

  • 部院

    清朝巡抚之别称。巡抚的别称。清朝各省巡抚多带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

  • 长秋监令

    官名。即长秋令。

  • 军器监

    ①官署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掌兵器甲弩制造。太宗贞观(627—649)初,并入少府监为甲弩坊。玄宗开元三年(715)复置,领甲坊、弩坊二署,设使以领其事。十一年复为少府监甲弩坊。十六年于北都

  • 右千牛卫将军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将军置,设二员,从三品,协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

  • 五花判事

    唐朝中书省议论军国大事,中书舍人各执所见,分别署名,谓之五花判事; 所署意见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然后由尚书省颁下执行。

  • 中书舍人

    官名。①中书省属官。三国魏、西晋中书省置,七品。与通事共掌收纳、转呈文书章奏,员各一人。或说魏唯置通事,西晋增设舍人。东晋合为一官,后省“通事”二字。多任用名流。南朝宋复名中书通事舍人,简称通事舍人、

  • 右率府副使

    官名。明初太子东宫职官。参见“左率府副使”。

  • 南京翰林院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翰林院官属移往北京,原在南京的翰林院官署仍存,加“南京”字,称南京翰林院。设学士一人,正五品,不常置,孔目一人,未入流,实无所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