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尉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由太仆院改名,兼领武备监。掌马匹出纳、马具制作及武器缮治出纳。二十一年武备监独立为寺。二十四年罢,改置太仆寺。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置,掌阿塔思马匹,受给造作鞍辔之事。其属有资乘库,武备监也曾一度属该院。其官有卿(从二品)、少卿(从四品)、丞(从五品);还有经历、知事、照磨、管勾、令史、译史、知印、通事、奏差、典吏等。至元二十四年改称太仆寺。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太仆寺、尚乘寺》。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由太仆院改名,兼领武备监。掌马匹出纳、马具制作及武器缮治出纳。二十一年武备监独立为寺。二十四年罢,改置太仆寺。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置,掌阿塔思马匹,受给造作鞍辔之事。其属有资乘库,武备监也曾一度属该院。其官有卿(从二品)、少卿(从四品)、丞(从五品);还有经历、知事、照磨、管勾、令史、译史、知印、通事、奏差、典吏等。至元二十四年改称太仆寺。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太仆寺、尚乘寺》。
服饰名。明清官服之一。明朝称蟒衣,乃皇帝御服,常用来赏赐近臣、重臣,有行蟒、坐蟒之纹绣。清朝为品官之服。服长过膝,上绣行蟒,穿于补褂之内,为最尊之礼服袍。时人称为“花衣”。凡遇殿廷朝会,坛庙祭祀等典礼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掌威海卫行政区的行政事务。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十月二日国民政府公布并于次年五月又加以修正的。《威海卫管理公署组织条例》规定,威海卫管理公署直隶于行政院,设专员一人;署内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设。掌京城警备、司法、公安及办理交涉事宜。辖文案、营务、发审三处及协巡局六、巡捕处六十二。置专职大臣一人,兼职大臣四人,以及提调、总办、会办、巡捕等官。二十八年撤销。
海军同等官。其军阶为少校,掌理海军军需事务。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黄龙元年(229)立孙登为太子,置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以辅佐之,称四友。张休自中庶子转此职。见《三国志·张昭传》、《孙登传》。官名,三国吴置,为太子四友之一,与左辅都尉、辅正
官名。宋朝皇帝出巡、亲征,则于京师置,掌皇城守备之事。
将官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中郎将下,掌领兵作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驾部曹长官通称。亦称驾部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魏、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中为五品上,郎从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 北
东汉对殷(商)后孔安的封号,后又改封为宋公。《后汉书·百官志五》:“卫公、宋公。本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常为卫公,安为宋公,以为汉宾。在三公上。”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驯养飞鸟。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