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北中郎将

北中郎将

官名。东汉末年所置四中郎将之一,帅师征伐,时以卢植任之。魏晋南北朝沿置,地位重要,多有较固定的辖区和治所。西晋时多镇邺,东晋及南朝常兼徐、兖等州刺史,或持节,都督徐、兖、幽、并等州军事,银印青绶。南朝宋、齐多以宗室任之。梁时或置或罢。东魏静帝天平元年 (534) 都邺后,于洺水置北中郎将府。北魏初,属中护军 (护军将军),世宗永平 (508—512) 中权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东魏静帝武定七年(549)复属中护军,北齐亦属护军府。


官名,汉置,掌帅军征伐。东汉末有左、右、南、北四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曹植为南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后汉书·灵帝纪》:“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讨颍川黄巾。”《三国志·魏书·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传》:“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其后,晋和南北朝皆置。”

猜你喜欢

  • 骐骥院副使

    官名。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置,分左、右二使,简称骐骥副使。初为骐骥院副长官,后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

  • 殿中督

    官名。三国蜀置。为皇帝左右亲近之职。见《三国志·郤正传》、《华阳国志·刘后主传》。官名,三国蜀置,为皇帝近臣,殿中武官。《三国志·蜀书·郤正传》:“(魏灭蜀后)后主东迁洛阳……蜀之大臣无翼从者,惟正及

  • 公府媒曹

    公府诸曹之一。三国时魏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始置于丞相府,有属一人,所主无考,秩第七品。蜀吴无考。

  • 斋驭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齐仆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大驭中大夫属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齐仆”。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齐仆下大夫二人,掌理驾驭王的金路以接待宾客,按照

  • 竹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卉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竹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 威陇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拟智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智武将军等号。

  • 司政

    女官名。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政尚书内省官制置,职事仿兵部。

  • 旅贲

    官名。诸侯之禁卫武臣。周朝置。《国语·鲁语下》: “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韦昭注: “御,禁也。旅贲,掌执戈盾夹车而趋,车止则持轮,所以备非常,禁灾害也。”三国魏咸熙元年(264)复五等爵,诸公国置

  • 皇太后祇应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太后帐侍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

  • 降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