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兵部郎中

兵部郎中

官名。①西魏尚书省兵部曹官员,掌军务 。②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兵曹郎置,员二人。一掌武官阶品、卫府名数、校考、给告身之事,一掌军籍、军队调遣名数、朝集、禄赐、假告等事。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戎大夫、夏官郎中、武部郎中,寻各复旧。从五品上。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成为职事官,置一员,从六品,与员外郎协助尚书、侍郎参掌本部事务。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兼领职方司,其后或又兼领驾部、库部司。若从军或将命于外,则假以为宠。③兵部佐贰官。辽为南面朝官,金、元为兵部尚书佐贰官,分掌部务,从五品。明初沿置,正五品,旋罢。清初亦置,后罢。④兵部诸司郎中统称。如隋、唐、五代、两宋之兵部、职方、驾部、库部郎中,明、清之武选 (总部、司马部) 、职方、车驾、武库郎中,清初之督捕郎中等。


官名。为兵部官员。唐宋制度,设郎中二人,掌管武官的阶品和差遣。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戎曹属

    官名。见“公府戎曹”。

  • 拔山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刊正将军名号时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陈沿置,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 大行治礼

    大行治礼是大行令属官治礼郎的省称,掌斋祠傧赞九宾。《汉书·王莽传》:“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后汉书·百官志》:“治礼郎四十七人。”注:“主斋祠傧赞九宾。

  • 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地方监察机构。由提刑按察司改立,初置司于大名,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移至真定。为内八道监司之一,直隶御史台。参见“肃政廉访司”。

  • 东作坊副使

    官名。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南作坊副使置,为武臣迁转之阶。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显郎。

  • 纳言将军

    杂号将军名,王莽置。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

  • 左贵嫔

    妃嫔号。十六国汉置。《晋书·刘聪载记》:“(聪)使其兼大鸿胪李弘拜 (刘) 殷二女为左、右贵嫔,位在昭仪上”。

  • 襄威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北魏置,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六品上。可作为士族的起家官。《魏书·崔挺传》:“(崔朗)以军功起家襄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正八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

  • 京西检察司使

    所掌与“京东检察司使”同,详该条。

  • 小乐部上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乐上士置,仍属春官府,为乐部中大夫属官。佐乐部中大夫、小乐部下大夫掌本司事务,其下设小乐部中士。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