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部

六部

隋唐以后对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总称。隋朝始设。初称吏、礼、兵、都官、度支、工,寻改都官为刑部、度支为民部。唐高宗登基(649),改民部为户部。秦汉时,九卿分掌中央行政事务。魏晋以后,由尚书分曹治事。至隋,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中唐至五代,六部权力削弱,形同虚设。北宋前期,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六部所掌事务甚少,各部正官除特旨供职者外,余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六部复行其本职。西夏、辽、金各朝均仿汉制置六部。元朝以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初沿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罢宰相,废中书省,析其政归六部。至此,六部各自独立,直接听命于皇帝,地位更崇。清沿明制。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增设外务部,班列各部上。三十二年,改户部为度支部,兵部为陆军部,刑部为法部,又增设农工商部(工部并入)、民政部、学部等,六部之称遂废。


隋置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唐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也属尚书省。见《新唐书·百官一·尚书省》。其后历代沿置。见《宋史·职官三》、《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一》、《明史·职官一》、《清史稿·职官一》。

猜你喜欢

  • 司勋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掌赏赐功勋等事。北周之初,依《周礼》之制置司勋上士一人,中士若干人,隶属于吏部。《通典·职官五》说:“后周吏部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六勋之赏,以等其功,如古

  • 朝请

    ①汉朝诸侯王列侯春秋两季朝见皇帝的制度。春曰朝,秋曰请。文帝时,吴王濞曾诈病不朝请二十余年。外戚定期朝见皇帝和太后,也称朝请。景帝时,窦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这是一种惩处。后代如晋朝等沿袭此制。

  • 公车司马令

    官名。省称公车令。西汉属卫尉,职掌皇宫司马门警卫,夜则徼巡宫中。东汉时掌宫南阙门,秩六百石,下设丞、尉各一人。汉制,凡吏民上书,四方贡献,以及征诣公车者,均由公车司马令呈达。三国沿置。据洪饴孙《三国职

  • 守备

    官名。①明朝南京官。永乐十九年 (1421)设,一人。隶南京兵部尚书,以公、侯、伯充任。节制本区各卫所,兼领中军都督府事。掌南都一切留守、防护之事。②明朝镇守地方之武官。设于总兵之下,无品级,无定员。

  • 议曹郎

    官名。南朝尚书省诸曹郎之一。

  • 省工程局

    官署名。清末置于各省,掌修理道路事项。

  • 治粟内史

    官名。秦置,入汉因之。秩中二千石,有两丞,掌谷货。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名大农令。官名,秦汉皆置,中二千石,掌谷货。秦和汉初称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司农。有丞二人。属官有

  • 副讥察

    官名。金朝设在关口、河渡之处,为讥察官佐贰。秩正九品。

  • 司鸡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鸡人下士一人,掌供祭祀用的鸡牲,大祭祀之日,为报时之官。北周因之置司鸡中士,正二命;司鸡下士,正一命。属春官府典祀中大夫。

  • 左勋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勋侍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