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为乐官之长,掌大学的教法,管理王国的学政,教国子乐德、乐语、乐舞。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唐六典》、《通典》、《册府元龟》诸书,都以大小宗伯当太常卿、少卿之职。然《周书·斛斯征传》说:“累迁太常卿,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宣帝嗣位,始升任大宗伯。可能是北周用卢植礼注之说,以大司乐当太常卿之职。保定四年(公元564年)五月改大司乐为乐部。乐部中大夫属春官府,正五命,掌教育和音乐之事。其副职为小乐部下大夫,正四命。《周书·唐瑾传》载:子令则,“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属官有乐部上士,正三命;乐部中士,正二命;太学博士下大夫,太学助教上士,小学助教中士,乐师上士、中士,乐胥中士、下士,司钟磬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司吹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籥章中士、下士,掌散乐中士、下士,典夷乐中士、下士,典庸器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典城

    泛指县官或掌管一城的官吏。《后汉书·章帝纪》:“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以补长、相。”注:“任,堪使也;典,主也。”《论衡·非韩》:“不任典城之吏。”

  • 车阳

    官名。匈奴置,是匈奴语的音译。职掌不详。

  • 硕第巴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之一。隶于噶伦。掌治布达拉番民。设五品官二人。遇有缺出,以大缺、边缺营官及嘎厦卓尼尔升补,亦准挑选喇嘛补用。

  • 假相

    见“假相国”。代理相总理朝政。《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七年,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

  • 通守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诸郡加置一员,位次太守,协助掌本郡政务;京兆、河南所置则谓之内史。官名。隋炀帝于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而京兆、河南则称内史。见《隋书·百官下·罢州置郡》。清

  • 候部郎

    官名,三国魏置,属太史令,掌观测天象。晋沿置。见《历代职官表·第三十一表》。

  • 三左三右

    西周时期辅佑天子执政的六位大臣。一说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分立于周天子左右。《小盂鼎铭》: “惟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明,王格周庙。”另一说认为三左为司土、司马

  • 司候司

    官署名。金朝置。分设于防御州、刺史州等处,掌监察吏卒,维护治安。设司候、司判领司事,秩正九品、从九品。下设司吏、公使。官署名。金代置于诸防御州与刺史州,与军辖同管城壁。设司候一人,正九品;司判一人,从

  • 修撰

    官名。唐朝置为史馆官,四人,掌修国史。玄宗天宝(741—756)以后,以他官兼职史馆者为之。初入为直馆。宪宗元和(806—820)以后,改以登朝官领史馆职者充任,未登朝官为直馆。集贤院亦设,无定员,多

  • 中卫都指挥使

    官名。元置, 见“右卫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