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护军

中护军

官名。东汉置,掌军中参谋、协调诸部。《后汉书·班彪列传下》: 明帝永元(58—75)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班)固为中护军,与参谋。”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改护军置。魏沿置,四品,资重者可迁护军将军,掌武官选举,与中领军同掌禁军,出征则督护诸将; 隶中领军 (领军将军)。入晋则不隶领军,亦不典武选,升三品,自领营兵;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 (322) 省并入领军,明帝太宁二年 (324) 复分置,掌督护京师以外地方诸军。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薄、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南朝沿置,宋三品,梁十四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则侍臣带护军始加中字,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三品,管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统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及诸关尉、津尉,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及诸曹参军。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796) 亦置,以宦官充任,为左右神威军监军使加号,以示尊宠。


官名。汉置,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掌护将军。《后汉书·窦融传》:“北单于以汉还侍弟,复遣车谐储王等款居延塞,欲入朝见,愿请大使。宪上遣大将军中护军班固行中郎将,与司马梁讽迎之。”曹操为丞相,置护军,掌护卫。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属官有长史、司马。晋沿置,领营兵,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其后,梁、北齐等皆沿置;北齐中护军掌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唐代左右神策军中也置中护军,位在护军中尉下,判官上。见《晋书·职官志·护军将军》、《隋书·百官上、中》、《新唐书·百官四上·左右神策军》。

猜你喜欢

  • 旗鼓拽刺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旗鼓拽刺,掌旗鼓之事。设详稳等职。

  • 铜官长

    官名,汉置,掌开采铜矿、铸铜器。佐官有丞。参看“铜官”条。

  • 曹史列掾

    官名泛称,犹言各曹掾史。掾为曹的正长官,主曹事,史为曹的副长官,佐掾行职事。《汉书·朱博传》:“入京兆,历曹史列掾。”

  • 假爵

    北魏的一种封爵制度。即王、公、侯、子等爵位,皆可假授,称假王、假公、假侯、假子等。其地位低于同级真爵。《魏书·官氏志》:孝文帝延兴二年(472) 诏:“旧制诸镇将、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贡献而得假爵者,

  • 司义郎

    官名。亦称“司义侍郎”。南朝梁置。《陈书·儒林·全缓传》: “梁太清 (547—549)初,历王国侍郎、奉朝请,俄转国子助教,兼司义郎,专讲《诗》、《易》。”参见“司义侍郎”。

  • 混榜

    即“座位榜”。

  • 广东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三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刑部、应天府、在京虎贲左等八卫,及直隶延庆州、开平中屯卫。清顺治元年(1644

  • 司綵

    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功局。掌锦綵、缣帛、丝枲;有赐用,则旬别案记。见《新唐书·百官二·宫官》、《明史·职官三·女官》。

  • 国有铁路督办

    官名。国有铁路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均设有督办一人,如汉粤川铁路。国民党政府时期,为便于督促未成铁路建筑工程的进行并监管该路已成部分的行车、修养、执行借款合同范围内职权起见,亦派督办一人,分别驻扎该路

  • 尚方署

    官署名。金置。属少府监。掌造金银器物、亭帐、车舆、床榻、帘席、鞍辔、伞扇及装钉之事。设令、丞领署事,秩从六品、从七品。下设直长,秩正八品。官署名。隋置,分左内右三尚方署,各置令丞,掌造御用器物,属太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