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鹤楼

黄鹤楼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部山巅。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建。为夏口城防御之瞭望楼。《南齐书·州郡志》: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俯临沔、汉。” 《元和志》 卷27鄂州: “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方舆胜览》 卷28鄂州: 黄鹤楼 “在子城西南隅黄鹤山上。此楼因山得名,盖自南朝已著矣”。历代屡有兴废。今楼兴建于1981年,现已辟为黄鹤楼公园。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蛇山西端山巅。相传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创建,初建于黄鹄矶头,屡毁屡修。据六朝和唐代文字记载,宋、元、明各代绘画及清末所摄照片,昔日黄鹤楼,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传说有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氏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氏即建此楼等等。历代不少名人到此摹景抒怀,尤以唐人崔颢题《黄鹤楼》一诗,更名闻千古。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又焚毁,仅存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时之铸铜宝顶。1981年重建,1985年竣工。由主楼、配亭、廊院组成。主楼矗立崇台上,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占地1200平方米,由72根砥柱支撑,高51.4米。外观五层,内为十层。顶层四面檐下,各悬大幅匾额,正面题“黄鹤楼”,其余三面分别题“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北斗平临”。所有屋面皆覆以琉璃瓦,辉煌璀璨。

黄 鹤 楼


猜你喜欢

  • 泷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龙乡县 (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隋大业初改为永熙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泷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市境。天宝元年 (742)改为开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泷州。北宋开宝六

  • 朝天砦

    北宋置,属观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境。宣和三年 (1121) 废。

  • 高峰戍

    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 (大阁镇)西南四十里。北魏曾于此筑城。

  • 台州群岛

    即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口外台州湾东南海中之台州列岛。《清史稿·地理志》 台州府太平县:“积谷山东北即台州群岛,其著者上、下大陈山。”

  • 戎州

    ①春秋戎己氏邑。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左传》:哀公十七年(前478),卫庄公尝翦戎州,“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戎州人杀之。公入于戎州己氏”。后戎州己氏东迁至今山东曹县东南楚丘集。西汉置己氏

  • 南屏山

    ①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元史·刘秉忠传》: 至元十一年 (1274),“扈从至上都,其地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元 《揭傒斯全集 ·诗集》 卷8 《送毛真人还龙虎山》诗注:

  • 东畲口

    在今浙江龙泉市北上东乡驻地东畲村。《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东畲口“在县北七十五里。为松阳、遂昌两县之要口,行旅往来必取途于此”。

  • 河中府

    ①唐开元八年 (720) 升蒲州置,治所在河东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同年改蒲州。乾元三年 (760) 复置河中府。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山以南,稷山、芮城县及运城市以西,陕西大荔县

  • 吉阳山

    ①一名三姑山。即今安徽黟县东北三十里三府尖。黟山主峰之一。《方舆纪要》卷28黟县:吉阳山“今名三姑山。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有三峰鼎峙。吉阳水出焉”。②一名吉山。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南。《元和志》卷27

  • 岭峤

    即五岭之别称。峤指高而峭之山,五岭之主山均称为峤,如大庾岭称台城峤或东峤。其余又称骑田峤、萌诸峤、越城峤、都庞峤。因此岭南既可称岭峤,亦可称峤南。《新唐书·冯盎传》: “炀帝弑,引其兵逃归。时盗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