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安徽南陵县南。漳淮水发源于此。《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 吕山“在南陵县南六十里。有石室, 旧传孔子尝游, 后人置书堂于此”。②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吕山乡。《方舆纪要》卷91长兴县:吕山在“县东南二
即望海台。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水经·淇水注》:清河“枝津右出焉,东径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
一作黾池县。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前148)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属弘农郡。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今河南洛宁县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改为北渑池
五代方镇名。后唐同光二年 (924) 置,治所在新州 (治今河北涿鹿县)。领新、妫、儒、武四州。天福初地入契丹,废。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置,治新州(今河北涿鹿县)。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地入
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宋史·岳飞传》:南宋绍兴三年 (1133),岳飞讨群盗于虔州,“固石洞贼彭友悉众至雩都迎战,跃马驰突,飞麾兵即马上擒之,余酋退保固石洞”。《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固石山 “在雩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太公城(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冈)。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于太公城置,治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东岸拉因公县。属
①元置,属永昌路。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明洪武十年(1377)改为庄浪卫。②明洪武八年(1375)降庄浪州为县,属静宁州。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省入隆德县。民国初复置,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西北。《元史·杨文安传》: 至元间,“万州既定,遣使招铁檠、三宝两城守将杨宜、黎拱辰降”。杨侯汤溪摩岩云: 杨宜家 “本忠南垫江望族,捧檄修筑铁檠城,守卫乡井有年,于
即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河底乡。民国 《洛宁县志》 卷1: “河底镇,在城东北六十里。”(1)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北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底,人口 4000。 因处古金水湖底部,故名
即胡里改路。治所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金史·太宗纪》: 天会八年 (1130) 七月,“徙昏德公 (宋徽宗)、重昏侯 (宋钦宗) 于鹘里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