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密普共碟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甫科顶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普共碟土百户。
在今四川丹巴县南甫科顶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普共碟土百户。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袁寨乡。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图: 东北有 “袁寨”。
即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之喇嘛岭,为松潘至包座要路。《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即“马岭山(1)”。
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东。《方舆纪要》卷103普宁县: 洘溪 “在县 (治今洪阳镇) 东”。
即同官峡。在今广东阳山县南。唐韩愈有《游同冠峡》诗。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俗名晾纱峡,又名同官峡。唐韩愈有《同冠峡》诗。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2唐崖长官司:百节峒在“司南里许”。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九十里北寮山麓。清雍正九年(1731)置巡司于此。
即今辽宁东辽河上游部分。明《全辽志》卷1:艾河在“城(开原老城)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那丹府,西流至黑咀(山)与土河会,别名辽海”。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北、余杭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10:余杭塘河“在北关门外,江涨桥投西四十五里,至余杭县,曰余杭塘河”。
在今陕西千阳县南,接近箭括岭。《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进屯散关,“遣马步使高彦俦、眉州刺史申贵击汉箭筈安都寨,破之”。即此。
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漳湖 “其上流为武昌湖,在县东北三十里。受茗山、凤溪诸溪涧及县北群川之水,汇而为湖,广十里,袤三十里”。②在今河南罗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50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