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昌国

高昌国

①北魏太平真君中,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阚爽,据有其地,自立为凉王,都城在高昌城(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和平元年(460),蠕蠕 (柔然) 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魏书·高昌传》: “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云高昌。亦云其地有汉时高昌垒,故以为国号。” 太和五年 (481) 高车灭阚氏,改立张孟明为王,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二十一年 (497) 杀马儒,立麴嘉为王。全盛时其疆域南接河南 (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 (今甘肃敦煌市),西次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邻敕勒 (在天山北麓)。唐贞观十四年(640) 为唐所灭,以其地置西州。

②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占据古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区,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都城在古高昌城 (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辖境西包焉耆,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至孔雀河、罗布泊一带。13世纪初叶归附蒙元。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宋史》 有高昌传。


(1)公元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余众逐高昌太守,据其地,次年自立为凉王,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灭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遂以高昌为国号。481年高车灭阚氏,相继立张氏、马氏为王。传至麹氏历九世一百四十四年。都高昌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初辖原高昌郡地,450年西并车师国,全有吐鲁番盆地;其后逐渐扩大,全盛时南接河南(指罗布泊以南的吐谷浑国境),东连敦煌,西次龟兹(今库车一带),北邻敕勒(在天山北麓)。640年被唐朝所灭,以其地为西昌州,后改名西州。(2)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西迁,其一支据大高昌国即唐西州地,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辖境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12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13世纪初叶归附蒙古,中叶后为元朝直辖地。14世纪20年代后地入察合台汗国。


猜你喜欢

  • 缚喝城

    即缚吒城。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西巴尔赫。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芻河。国大都城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

  • 一作鄁。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史记·周本纪》:“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注:“邶以封纣子武庚。”《诗经·邶鄘卫谱》:“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古国名。又作鄁。周武王封殷纣

  • 武家墩

    即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武墩乡。《明史·河渠志二》: 万历六年 (1578),潘季驯言: “虑淮水涨溢,则筑高家堰堤以捍之,起武家墩,经大、小涧至阜宁湖,而淮不东侵。”

  • 曹妃甸

    又名沙留汀、沙滔甸、沙垒浅滩、曹妃殿。即今河北滦南县南渤海中曹妃甸。附近有数滩时隐时显于水面。清光绪 《滦州志》 卷7: 曹妃甸 “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甸系沙坨,东西长七里余,

  • 邦州

    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宋以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都匀市西北。天宝元年(742年)属黔中郡,后属黔州。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都匀市一带。南宋以后废。

  • 曹滴等洞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明洪武初改为曹滴洞蛮夷长官司。

  • 暮云 (雲) 镇

    在今湖南长沙县南四十五里,湘江东岸。明置暮云市巡司。《清一统志·长沙府二》:暮云镇 “亦名暮云市”。

  • 仪真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真州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清雍正元年(1723)改名仪征县。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真州及扬子县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属扬州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

  • 宝堰镇

    即今江苏丹徒县南宝埝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丹徒县: “宝堰镇在城西南七十三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镇江县西南有“宝堰镇”,“宝堰距治七十三里,东西南三面与丹阳、句容、金坛三县连界,

  • 下隽县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北。因隽水得名。东汉属长沙郡。南朝梁、陈时为隽州及上隽郡治。隋开皇九年(590)省入蒲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