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关
在今浙江瑞安市南。《清一统志·温州府》:飞云关“在瑞安县南七里,安阳江津渡处也。本名飞云渡,波流汹涌,关横截南北,往来者必出于此。明置寨,设总哨官,帅舟师泊凤凰海洋。今有把总防守”。
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南,横截飞云江南北。明置寨,清设把总防守。
在今浙江瑞安市南。《清一统志·温州府》:飞云关“在瑞安县南七里,安阳江津渡处也。本名飞云渡,波流汹涌,关横截南北,往来者必出于此。明置寨,设总哨官,帅舟师泊凤凰海洋。今有把总防守”。
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南,横截飞云江南北。明置寨,清设把总防守。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因“山色正赤”,故名。《元史·速哥传》:至元十二年(1275)攻嘉定,“行枢密院副使忽敦等军至,与也速带儿会于红岩”。即此。为往来通道。产盐,清设盐场置关, 民国改设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在北宋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雷家桥西南。祀太公姜尚。《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九年 (731),“初令两京诸州各置太公庙,以张良配享”。肃宗上元元年 (760),“追谥太公望为武成王,选历代名将为亚
亦作西岔沟门。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南四十里外岔沟。在鸭绿江北岸。人烟辐辏。清设西岔沟门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
亦名岜口隘。为明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1凭祥州“绢关”条引《图经》云:“又南有岌口隘。”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芦镇。《南齐书·魏虏传》:建元三年(481),“长芦置三军”。《梁书·南康王续子乂理传》:太清中,“会祖皓起兵,乂理奔长芦,收军得千余人”。
即今河南新蔡县南十里关津乡。《方舆纪要》卷50新蔡县 “汝水” 条: “ 《志》 云,汝水经县南十里有官津。即鲁昭公二十年,夫子自楚反蔡问津处。今地名官津店。”
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置,治所在六县 (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十一年 (前196) 徙治寿春县 (今寿县)。文帝七年 (前173) 废。十六年 (前164) 以
在今江苏扬中市。本系长江中沙洲,原属丹徒县。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4年1月)于洲上置太平厅,1912年改为太平县,1914年又改名扬中县。江苏省南部长江中的冲积沙洲。明时始露出水面。扬中市即在此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