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静海县

静海县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为通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 (1023) 为崇州治。明道二年 (1033) 复为通州治。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为通州路治,后复为通州治。明洪武初废。

②明洪武初改靖海县置,属清州。治所即今天津市静海县。洪武八年 (1375) 改属北平府,十五年(1382) 改属河间府。清属天津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改静海都镇制置院置,治今江苏省南通市。为崇州治,旋为通州治所。明洪武初废入通州。(2)今县名。在天津市西南部,西、北接河北省。面积1452平方千米。人口51.5万。辖12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静海镇。金明昌四年(1193年)以窝子口置靖海县,地濒海,故名。元并入会川县,寻复置。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靖”为“静”。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津州,九年属天津府。1913年裁府属直隶省,1928年属河北省。1948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属天津市。1961年属河北省天津地区,1973年复属天津市。地处海河平原。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境内多洼碱地,现已进行改造,辟有独流、马厂等减河。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特产金丝小枣、青麻叶大白菜。工业有化学、纺织、服装、建材、机械等。京沪铁路南北贯通并设静海、独流等站,104国道和静文、静王、陈大等公路经此。有汉代东平舒遗址、团白洼景区。


猜你喜欢

  • 吉林崖

    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隅铁背山,为铁背山主峰。《明史·神宗纪》:万历四十七年(1619),杨镐以西路大军攻后金,“三月甲申,杜松遇大清兵于吉林崖,战死”。即此。又作吉林冈、极陵山、吉邻山。在

  • 通济门

    明南京城 (今江苏南京市) 城门名。在正阳门之西。“文化大革命” 中被拆除。

  • 汪清县

    清宣统元年(1909)析珲春、延吉地置,属延吉府。治所在哈顺站(今吉林汪清县西北四里),旋移治百草沟(今吉林汪清县西南百草沟镇)。魏声龢民国《吉林地志》:“县治东有大小旺清河”,故名。民国初属吉林省延

  • 下桥墟

    即今广东徐闻县西北下桥镇。清宣统《徐闻县志》卷1:下桥市在“县西北四十里”。

  • 女华山

    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寰宇记》卷31同官县:“女华夫人祠在同官县北三十里女华山上。其山高峰秀出,每有大风雷,多从华岳至此。故老传云:华岳女君在此山上,因立祠。”

  • 老新口

    即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五十二里老新镇。旧属江陵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江陵县东南有老新口。

  • 罗护守捉

    唐置,属伊州。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一说在今哈密市西北灰井子沟。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属伊州。后废。

  • 长沙咀场

    清置,即今贵州赤水市东北长沙镇。

  • 夹石

    即北硖山。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六十里,与舒城县接界。《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黄武七年(228),曹休率众入皖,“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

  • 渭溪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沅州: 渭溪在 “州西南五十里。出双髻山下,东北流,至州东南二里入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