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阴晋

阴晋

春秋晋邑,后属魏。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六里。《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六年(前410),“秦侵我阴晋”。秦惠文王六年(前332),魏纳阴晋于秦,改名宁秦。


古邑名。又作华阴。战国魏邑,后入秦,改名宁秦。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六年(前410年),“秦侵我阴晋”,即此。


猜你喜欢

  • 大安山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八十里大安山乡。《新唐书·刘仁恭传》:唐天祐间, “从方士王若纳学长年,筑馆大安山,掠子女充之”。②在今福建南安市北。《方舆纪要》卷99南安县:大安山在“县(旧治在今市东北丰州镇

  • 城子山山城

    在今吉林延吉市东城子山上。为东夏国的南京。东夏是由蒲鲜万奴在辽东建立的割据政权。南宋绍定六年 (蒙古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军攻破山城,生擒蒲鲜万奴,东夏遂亡。

  • 盘固山

    亦名盘古山。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海拔1184米。为会昌、安远二县界山。《新唐书·地理志》: 虔州雩都县有盘固山。《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盘固山,“ 《南康记》 云,其山有石井,井侧有大

  • 小关镇

    一名山小关镇。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南三十三里小关镇。民国《巩县志》卷3:县东南有小关镇。在河南省巩义市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关,人口4000。因在山区关隘要道口,得名山小关,

  • 洲屿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丙洲。 东西二溪水合流经此入海。明时周围二里余,清初周四里。本世纪60年代仍在海中,今已与陆地相连。《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同安县: 湖屿 “在县南四十里海中, 以

  • 山只昆部

    金北边部族。即蒙元史料所载之散只兀(又作珊竹、撒勒只兀惕)部,是蒙古分部之一,与乞颜部为同族疏属。居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之东,辉河、伊敏河流域。

  • 武王山

    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79枣阳县: 武王山 “在县东五十里。世传楚武王尝猎此。一名霸山”。

  • 观音阁镇

    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三十五里太乙镇。清光绪《射洪县志》卷2:观音阁场在“县(旧治在今金华镇)南七十五里”。1950年改置太乙乡。1984年改为太乙镇。(1)在湖南省溆浦县中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3

  • 白沙汛

    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连山厅图:东北有白沙汛。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热水西岸,道通陆丰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海丰县图有白沙汛。

  • 洛阳店

    即今湖北随州市南五十六里洛阳镇。民国《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 四月,捻军攻随州失败后,“张总愚由马平港渡府河,奔洛阳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