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新县

阳新县

①三国吴置,属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九年(598)改为富川县。

②1914年改兴国县置,属湖北江汉道。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南邻江西省。属黄石市。面积 2767 平方千米。人口98.4万。辖15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汉置下雉县,属江夏郡。三国吴析鄂县置阳新县(治今县西南阳新),与下雉县同属武昌郡。西晋下雉并入阳新。南朝陈分阳新置永兴县,治今阳新县址。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阳新县为富川县,属江夏郡;十八年富川县并入永兴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于永兴县置永兴军;三年改兴国军,属江南西路。元为兴国路,属江西行省,后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兴国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省县入州,属武昌府。清为兴国州。1912年改州为县,1914年复名阳新,治今址,属江汉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黄冈专区,1965年属咸宁专区,1970年属咸宁地区,1996年划归黄石市。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地处幕阜低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带。河湖密集,东北有长江,中部有富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玉米等,盛产苎麻。为全国柑橘重点县和湖北省商品鱼养殖基地。有机械、炼铝、化肥、电子、建材、采矿等厂矿。是全国主要产铜基地之一。长江和富水通航。武九铁路和106、316国道,浮界、横沿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半壁山古战场、文峰塔等。


猜你喜欢

  • 黑大庙

    即白音胡硕。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清图什业图札萨克和硕亲王府 (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 曾在此兴建喇嘛寺庙,故称此地为白音胡硕黑迪庙,俗称伊和苏莫 (大庙)。

  • 段谷水

    亦名段溪水。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 (姜)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即此。《水经·渭水注》:“藉水又东合段

  • 张帽山

    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9忻城县:张帽山“在县东北。山高耸,与叠石山相映带”。

  • 蔚茹水

    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元和志》 卷3萧关县: 蔚茹水 “在县之西。一名葫芦河。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新唐书·牛僧儒传》: 吐蕃 “赞普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坂,以骑缀回中,不三日至咸阳桥”。《宋史·

  • 隆桥驿

    明初置,属荣昌县。在今四川隆昌县。隆庆元年 (1567) 置隆昌县于此。

  • 白道安口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曲阳县:白道安口“稍西即狼牙口也, 自白道安口而东北,历岳领口、小关城口、夹耳安等口,而接倒马关。又自狼牙口而西,历梧桐树、乱树林、黄草安等口,而接阜平县之落路口

  • 隆回镇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八十七里司门前镇。原属邵阳县,明、清于此置巡司。1947年划归隆回县。

  • 凉州

    ①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所在陇县 (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夏,青海湟水流域,陕西定边、吴旗、凤县、略阳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三国魏黄初中移治

  • 葛家溪

    又名北洞水。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 卷107恭城县: 葛家溪 “源出县东之北洞,西流合入乐川”。

  • 水西沟

    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南一百五里水西沟。清宣统《新疆图志》卷1孚远县:“水西沟产铁,有故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