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陵

长陵

①西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约四十里。《汉书·高帝纪》:惠帝元年(前194)“五月丙寅,葬长陵”。现陵冢长180米,宽175米,高80米,呈长方形夯土堆,远望之若山丘陵起,十分雄伟。

②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陵墓。在今河南洛阳老城西北三十里孟津官庄村东的大冢。《魏书·高祖纪》载:太和二十三年(499),“夏四月丙午朔,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还京师。上谥曰孝文皇帝,庙曰高祖。五月丙申,葬长陵”。

③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中峰之下。明十三陵之一。为明成祖朱棣之陵。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于永乐七年至十一年(1409—1413)。《明史·成祖纪》:永乐二十二年(1424)九月,“葬长陵”。外院有陵门、神库、神厨及碑亭。中院有享殿棱恩殿、棱恩门、棂星门。后院有宝城、明楼。宝城下即地宫。1955年地面建筑进行全面整修。


(1)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明成祖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为明十三陵中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建于永乐七年到十一年(1409—1413)。有陵门、神库、碑亭、祾恩殿、棂星门、宝城、明楼等建筑,部分已不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千米窑店乡三义村附近。是西汉高祖刘邦的陵墓。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葬此。陵冢长153米,宽135米,高32.8米,呈长方形夯土堆。周匝并有夯筑的土城,四面阙门痕迹,尚可辨识。陵墓附近曾出土过“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和“长陵西神”文字瓦当。陵址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之若山丘隆起,十分雄伟。长陵偏西为吕后冢,再西为惠帝刘盈安陵,长陵东侧为景帝刘启阳陵。还有许多贵族墓,东西两旁长达20千米内,土冢累累。故俗语有:“三原桥(龙桥),泾阳塔(崇文塔),不抵咸阳的冢圪塔。”极言墓冢之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张坊镇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七十里张坊镇。清光绪《顺天府志》卷29房山县:“(西)七十里张坊镇,管村十五。”1946—1948年房山县曾迁治于此。(1)在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南邻河北省。面积130平方千米。人

  • 巾戍山

    即五华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水经·沔水注》:巾水“西径巾城,城下置巾水戍。晋元熙二年,竟陵郡巾戍山,得铜钟七口,言之上府”。

  • 土炉河

    一名乾勒河。出今河南禹州市东南境,东南流经襄城、临颍、郾城,至西华县入颍水。《清史稿·地理志》许州襄城县:“土炉河自禹州入,……一曰乾勒河,左渎入临颍”;又陈州府西华县:“渚河即颍,右合土炉河。”

  • 浃口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甬江河口处。《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四年 (400),孙恩起兵,“寇浃口,入馀姚,破上虞”,胡三省注: “浃口,在今明州定海县。”(浃jiá) 即浃江口。在今浙江省宁波市甬江河口。东晋

  • 黄华水

    ①在今山东莒县西。亦名沙河水。元于钦 《齐乘》 卷2 “沭水” 条下: “沙河首受西湖水,湖受黄华诸水,皆莒城西北群山泉潴为湖。” 《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谓 “下流亦称坝水,南流入沭”。②在今四川忠

  • 周河砦

    北宋置,属信安军。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四十五里。

  • 大浃江

    指甬江流经旧镇海县境段河道,在今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与镇海区界上。《元丰九域志》卷5:明州定海县有“大浃江”。《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浃江“在鄞县东一里”。其名后为甬江取代。

  • 栖霞县

    金天会二年 (1124) 伪齐刘豫置,属登州。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元于钦 《齐乘》 卷1 “艾山” 条下: “栖霞县本以山得名。” 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

  • 平湖关

    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岐岭关”条下:“又平湖关,在县西北,抵黄冈县界。”

  • 朱提山

    ①在今四川宜宾县西。《方舆纪要》卷70叙州府宜宾县:朱提山在“府西五十里,连绵高耸,上侵云霄。旧尝产银。诸葛武侯所谓汉嘉金、朱提银也”。朱提山本在朱提县西南,应在今云南昭通市境。《清一统志·叙州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