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升铅山县置,直隶江浙行省。治所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三里。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为县。
(铅yán)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铅山县置,治今江西省铅山县东南永平镇北。直隶江浙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铅山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铅山县。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少林寺西侧。为历代少林寺高僧墓地。现存唐至清砖石墓二百二十余座,造型各异,是古代砖石建筑和塔雕艺术宝库。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北门。《晋书· 吕光载记》: 郭黁 “夜烧 (吕) 光洪范门”,即此。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置,属澄城郡。治所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宫城村。北周废。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治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宫城村。属澄城郡。北周废。
①即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市城东北玄武门外。因在城北,东晋初年改称北湖。唐许嵩《建康实录》卷5:东晋太兴三年(320),“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即此。②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六十四里。《新唐书·地
西汉始元二年(前85)置,属会稽郡。为会稽南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北岸之章安镇。东汉初改名章安县。古县名。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于东瓯地置,治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章安。为会稽郡南部都尉治。东
在今河南确山县西。《方舆纪要》卷50确山县:竹沟镇关在“县西南九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陕西洛川县南仙姑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仙宫河“在县南。下流入洛”。
战国赵长城西端障塞。即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南狼山南麓之石兰计山口。《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西汉时卫青领兵出此,与匈奴右贤王作战。东汉窦固等数路伐匈奴,祭肜军
即今湖南双峰县治永丰镇。《方舆纪要》卷80湘乡县: 定胜镇 “唐末,邵州将蒋勋据州拒刘建锋,起兵连飞山、梅山蛮寇湘潭,又遣兵屯定胜镇,以扼潭人,建锋使马殷击破之”。古镇名。在今湖南省湘乡市西。《资治通
一名郑公渡。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阳岐。《清一统志·福州府二》:阳崎渡“在侯官县西南。波流最险。元郑潜造舟济之,有石刻曰郑公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