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津
亦名南州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梁书·侯景传》: 太清二年 (548) 侯景反,“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千人,京师不之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口。
亦名南州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梁书·侯景传》: 太清二年 (548) 侯景反,“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千人,京师不之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口。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泉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并曾于路置福建省。二十二年 (1285) 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流域、澎湖列岛及厦门、同
1914年改清平县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迁治凯里镇 (今凯里市)。1956年改为炉山县。1958
五岭之一。亦名萌诸岭、甿渚岭。又名临贺岭、白芒岭、桂岭。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贺县西北、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南北走向。为湘江支流潇水和西江支流贺水的分水岭。《水经·湘水注》: 萌渚之水 “南
又作承县。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西北一里。以氶水所经而名。西晋元康元年(291)为兰陵郡治。南朝宋属兰陵郡。东魏武定五年(547)仍为兰陵郡治。隋大业初改兰陵县。唐武德四年(62
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元河南志》载:太仪殿“在庄敬之西”。
十六国北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城) 城门。《晋书·沮渠蒙逊载记》: “蒙逊母车氏疾笃,蒙逊升南景门,散钱以赐百姓。”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山麓有大觉寺、秀峰寺,为旸台山之胜。清《日下旧闻考》卷106引辽僧志延《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即此。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牛头尾。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巡司于此。清为牛头门镇。
在今江苏溧阳市西。《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阳县: 茭山在 “县西六里。东西石壁削成,上有龙潭”。
①南朝陈天嘉元年(560)置,治所在卢阳县(今湖南汝城县西南)。辖卢阳一县,相当今湖南汝城、桂东二县地。隋初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锦州置,治所在卢阳县(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七十五里杜壤)。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