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道镇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
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四区。1956年改郭道乡,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1973年复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定阳乡并入。沁河上游。产玉米、谷子、豆类。有煤炭等资源。有煤矿、炼焦等厂。汾屯公路经此。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北郭道镇。
在山西省沁源县中部。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郭道,人口6250。因郭姓首先在此开发居住,位于三岔路口交通要道处,故名郭道。1949年为沁源四区。1956年改郭道乡,1958年改公社,1972年改郭道工矿区。1973年复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定阳乡并入。沁河上游。产玉米、谷子、豆类。有煤炭等资源。有煤矿、炼焦等厂。汾屯公路经此。
又名泠口镇。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四十里零口镇。唐于此曾置鸿州及鸿门县。《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 (883) 三月,黄巢 “遣尚让将兵救华州,李克用、王重荣引兵逆战于零口,破之”。即此。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亦作祁水。又名零水。即今湖北宜城县西之安家河。《水经·沔水注》: “零水即沶水也,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谓之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
①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花桥。《清一统志·永昌府》:玉龙关“下有花桥河。控扼险隘之处也。即古花桥关”。②又名下关、龙尾关。在今云南大理市。《清史稿·白文选传》:顺治十六年(1659),清兵下云南,
元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之特林。明永乐七年 (1409) 改置奴儿干都司,称为奴儿干城。
即楚堨。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元和志》 卷21邓州临湍县: “楚堰,在县南八里。拥断湍水,高下相承八重,溉田五百余顷。”
即今江苏靖江市南八圩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靖江县:“八圩镇在城南一十五里。”在江苏省靖江市南部,南濒长江。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公所桥,人口3000。镇以境内八圩港命名。19
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8灵台县: 望儿原 “在废良原县东三十里”。
在今陕西丹凤县南八十里竹林关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巡司于此。清顺治十五年(1658)裁。《清一统志·商州》:竹林关“临丹水。自此登舟,经淅川、谷城至小江口入汉,为下襄阳水路”。
又作琅山、 琅峤山。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恒春半岛。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郎娇山 “在沙马矶头山东南,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
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属和曲州。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南十九里老城。《清史稿·地理志》:“《华阳国志》谓县有元马, 日行千里,元马河以此得名。土人呼马为‘谋’,县以此氏焉。”傣语“元”为飞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