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邯郸县

邯郸县

①秦置,为邯郸郡治。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汉书·地理志》 注引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西汉为赵国治。三国魏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废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598)复置,属磁州,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磁州。明属广平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隋开皇六年(586)改易阳县置,属洺州。治所即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十年(590)改为临洺县。


在河北省西南部,邯郸市区外围。属邯郸市。面积522平方千米。人口38.5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邯郸市东郊东小屯。为河北省最古老的县之一,公元前500年已是晋国赵氏管辖的县。春秋先后属卫、晋。战国属赵。秦置县,为邯郸郡治。西汉先后属赵国、邯郸郡。东汉初属赵郡,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属魏郡。三国魏属广平郡。东晋属魏郡。北魏属司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省入相州临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慈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属紫州。五代唐属慈州。宋属磁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武安县省入,后析出。明、清属广平府。1913年属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0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2年析邯郸县城置邯郸市。1958年邯郸县并入永年县和邯郸市,1962年复置,属邯郸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改属邯郸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滏阳河、支漳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等。有煤矿及建材、化工、冶金、铸造等厂。京广铁路及邯馆、邯长、邯野地方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邯大、邯馆、邯武等公路纵横县境。古迹有黄粱梦吕仙祠、圣井岗庙宇、赵三陵。


猜你喜欢

  • 三塠山

    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寰宇记》卷36敷政县:“三塠山在县北一里,其山土石相杂,上有三冢,遥望如塠物,因以为名。”

  • 二道河

    ①即今内蒙古兴和县(城关镇)。清于此置二道河巡司,属丰镇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升为兴和直隶厅。1912年改为兴和县。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近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清史稿·地理志》 珲春厅:“东路三

  • 中村寨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清一统志·潞安府》 “霜泽寨”条下:中村寨“在县西一百里,接沁源县界。俱明嘉靖十一年筑”。

  • 昂忍宗

    又作昂木仁、阿布林、将阿木凌宗。即章阿布林。治所即今西藏昂仁县。“昂仁”,藏语意为长沟。

  • 麻里兀

    又名木鹿城、马鲁。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元史· 地理志 · 西北地附录》 有 “麻里兀”。

  • 腾鳌堡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腾鳌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城县图: 西北有腾鳌堡。

  • 新乡市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新乡县析置,为平原省会。治所即今河南新乡市。1952年划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面积8169平方千米(市辖区187平方千米)。人口556.7万(市辖区79.8万)。

  • 拒马河

    即古涞水、巨马河。明始称拒马河。《明一统志》卷2保定府:拒马河,“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故名”。《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巨马河,“《旧志》:巨马河在定兴县西一里, 自涞水县流入,至县南河阳渡,与易水合,

  • 响水河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明一统志》 卷88毕节卫: 响水河 “在卫城东。悬崖飞瀑数十仞,有声如雷,下注成河”。《方舆纪要》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 响水河 “ 《志》 云,河源有三,合流为一,南入落

  • 泸定桥委员

    清宣统三年 (1911) 改泸定桥巡司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泸定县。1913年改为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