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子山
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辋子河 (今昭苏河)边。《辽史·天祚帝纪二》: 天庆七年 (1117) 九月,“丁酉,猎辋子山”。
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辋子河 (今昭苏河)边。《辽史·天祚帝纪二》: 天庆七年 (1117) 九月,“丁酉,猎辋子山”。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辽州。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北。《元和志》卷13仪州辽山县:“因县西北辽山为名。”大业初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属辽州,移治今左权县。八年(625)为箕州治。先天元年(7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北九十里万福店。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随州西北有万福店。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亦作鹤悉那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南加兹尼)。8世纪中废。唐龙朔元年(661年)置,治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今阿富汗加兹尼)。属安西都护府。
在今江苏扬州市。《清一统志·扬州府二》: 摘星楼 “在府城西北隅。《旧志》: 贾似道筑宝祐城,建楼于上,扁曰 ‘三城胜处’。摘星楼即其处也”。苏辙、秦观皆有诗。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57袁江府: 罗霄水 “源出罗霄山,分二派: 东流为秀江,西流入醴陵县界”。东流之水即袁江上源,西流之水入醴陵县界后合渌水。
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白泥州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万历二十九年(1601)废入余庆县。元初置,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为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复置,万
唐神龙元年(705)置,治所在沙州城(今甘肃敦煌市西)。后废。
即今上海市金山县西十八里兴塔镇。清乾隆《金山县志》卷1:兴塔市“旧有兴塔院,故名”。在上海市金山区西部。面积37.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塔,人口 1200。以宋建兴塔禅寺而名。清代成
明洪武十一年 (1378) 建,为蜀王朱椿王府。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北端展览馆一带。《方舆纪要》 卷67成都府成都县 “武担山” 条下: “明蜀府建于其阳,有砖城,周五里。” 《明史· 张献忠传》: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不详。在今内蒙古阿荣旗阿伦河流域。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阿伦河流域。万历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