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城
①指赵佗扩建南武城后的番禺城而言。在今广东广州市内。元 《大德南海志》 卷8云: “州之东,旧有赵佗城古迹,颓垣废垒而已。余襄公诗云‘千载犹存古越城’ 者,即其地也。”
②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仁化古城 “在本县北一百三十里。《旧经》 云:昔尉佗自王南越,以五岭为界,乃筑城于此,以定粤境”。《清一统志·韶州府》: 赵佗城 “在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村”。
①指赵佗扩建南武城后的番禺城而言。在今广东广州市内。元 《大德南海志》 卷8云: “州之东,旧有赵佗城古迹,颓垣废垒而已。余襄公诗云‘千载犹存古越城’ 者,即其地也。”
②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仁化古城 “在本县北一百三十里。《旧经》 云:昔尉佗自王南越,以五岭为界,乃筑城于此,以定粤境”。《清一统志·韶州府》: 赵佗城 “在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村”。
明洪武四年 (1371) 置,属潮州府揭阳县。在今广东揭阳市东二十里桃山。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在今广东省揭阳市东。
唐贞观二十年(646)改云州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龙朔三年(663)移瀚海都护府于此,改为云中都护府。
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柘林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4: 建昌县西北有柘林。
①即崇平县。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隋书·地理志》 作“隆平”。②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 为隆州治。贞观元年 (
1930年析乐都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古鄯堡(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1931年移治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川口镇)。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旧县名。1930年析乐都县置。原治上
明置,属建昌卫。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锦川乡。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南二十九里腰站。宋大理废。在今云南省禄丰县东南白家洼附近,一说今禄丰县东南腰站。唐代西爨重城,“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城,通谓之西爨白
即今新疆新和县。1922年置县佐于此。1930年改置托克苏县。1941年改名新和县。
即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之伊勒呼里山南端。《清一统志·黑龙江》:伊克库克图山“在墨尔根城西北九百里”。为呼玛尔河与嫩江的分水岭。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