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改武笼羁縻州置,属来安路。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明废为武隆土巡司。元改武笼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田阳县西北。属右江道。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
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属宁朔卫。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乾隆十五年十二月(1751年1月)改置宁远厅。
一作石亭市。即今湖南醴陵市西四十八里石亭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醴陵县图:县西有石亭塘。
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唐岑参早年居少室时曾移居于此,作有 《缑山西峰草堂作》 诗。古称缑氏山、覆釜堆、抚父堆。在河南省偃师市南。东西长1千米。山体为红砂岩。海拔308米。山上有武则天手
即岭外。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即“岭外”。
在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西。 《明一统志》卷86楚雄府: 黑初山 “在嘉县治西。 高千余仞,五峰耸列,连亘百里。下有一石,状若冬瓜,其色如铁,
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清军 “至禹州黄冈寨”。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北者海镇。清属会泽县,置巡司于此。
即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隋端氏县故治。清置巡司于此。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端氏,人口7700。为春秋时晋国端氏邑,故名。《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
古港名。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马六甲。唐杜佑《通典》卷118“多摩长”条讹为羊支跋。《新唐书·南蛮列传下》:“千支在西南海中,本南天竺属国,亦曰半支跋,若唐言五山也。”《岛夷志略》作“无支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