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黎山
在今四川荣县东。《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 荣黎山 “在州东十五里。即云慈禅院。高五里许,上有山神祠、五龙池”。《清一统志 · 嘉定府一》: 荣黎山“亦名舞龙山,与荣德对峙,山腹有龙洞二”。
在今四川荣县东。《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 荣黎山 “在州东十五里。即云慈禅院。高五里许,上有山神祠、五龙池”。《清一统志 · 嘉定府一》: 荣黎山“亦名舞龙山,与荣德对峙,山腹有龙洞二”。
①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北大圩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东北有大墟。民国《贵县志》卷1:大墟“昔称平堨墟,在县东五十里。……今大墟镇为四大墟之一”。②即今广西灵川县东南大圩镇。《清一统志·桂林府一》
①三国魏改宋公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附近。西晋后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复置。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③南朝宋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
北宋置,属新平县。即今陕西彬县西北四十里北极镇。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彬县西北白吉。属新平县。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治台湾府(今台湾省台中市)。在首府未建成前,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
北宋置,属渤海县。在今山东滨州市东南蒲城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统万镇置,治所即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太和十一年 (487)为夏州、化政郡治。西魏大统十二年 (546) 为弘化郡治。隋为朔方郡治。唐贞观二年 (628) 改为朔方县。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清一统志·东川府》:歹补巡司“在会泽县南一百一十里”。
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清一统志·泉州府》 “洛阳巡司” 条: “ 《旧志》,深沪司在(晋江) 县南八十里。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二门。”
明洪武五年(1372)改甘州路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临泽、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二十五年(1392)改为甘州卫。
亦曰顾亭林。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呼野王读书堆。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修濒海诸堰,因置监堰官于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废。其北有湖,湖南有林,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