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德县
北宋治平四年 (1067) 改旭川县置,为荣州治。治所即今四川荣县。《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荣德县: “ 《国朝会要》 云: 治平四年,以本县上 一字与神宗御名同,改旭川县曰荣德。” 南宋绍熙中为绍熙府治。宝祐后废。
古县名。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改旭川县置,治今四川省荣县。为荣州治。南宋宝祐后废。
北宋治平四年 (1067) 改旭川县置,为荣州治。治所即今四川荣县。《舆地纪胜》 卷160荣州荣德县: “ 《国朝会要》 云: 治平四年,以本县上 一字与神宗御名同,改旭川县曰荣德。” 南宋绍熙中为绍熙府治。宝祐后废。
古县名。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改旭川县置,治今四川省荣县。为荣州治。南宋宝祐后废。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平梁乡。《方舆纪要》卷68巴州:平梁城山在“州西二十五里。上平坦,四周石壁如城。又有古寺、龙泉二水,四时不竭。宋淳祐中,都统张实筑城于此,取平定梁州之义曰平梁城, 山因以名”。
春秋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 (前614),“邾文公 卜迁于绎”。后属鲁。古邑名。春秋邾邑,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即
东魏置,寄治幽州军都城。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十七里。《魏书·地形志》 东燕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领流民置,寄治幽州军都城。”北周废。东魏天平中置,治平昌郡(今北京昌平区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区、延
金代北境城屯。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乌尔顺河西。《金史·内族襄传》: 襄统北征诸军讨伐叛部 (阻䪁,即塔塔儿), 自临潢 “出师大盐泺,复遣右卫将军完颜充进军斡鲁速城,欲屯守,俟隙进兵
一名古交城。即今山西古交市。隋开皇十六年 (596) 曾于此置交城县,取古交城为名。清康熙四十年 (1701) 设故交村巡司驻此。
军镇名。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治所在山北县 (即今河南鲁山县)。十八年 (494) 改为荆州。在河南省鲁山县中东部、沙河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鲁阳,人口
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冶陶镇。清乾隆《武安县志》卷3集镇:冶陶在“县西六十里”。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冶陶,人口 4630。以建村时村民多从事冶制陶瓷业得名。19
清光绪五年 (1879) 改阳万土州置,属百色厅。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西北百峰乡。1913年改为恩阳县。清光绪五年(1879年)以阳万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西。1913年废州改县。
西汉置,初为侯国,后改为县,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东汉废。
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 “马阜山” 条下: 相公山 “相传诸葛武侯曾驻兵于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