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茂县

茂县

1913年改茂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茂县。以茂州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治威州镇 (今汶川县)。1963年迁驻凤仪镇 (今茂县)。1987年复改茂县。


在四川省中部偏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 3854.6 平方千米。人口10.4万,羌族占77%以上。辖2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汶江道,治今县北,为汶山郡治。地节三年(前67年)废郡,为蜀郡北部都尉。东汉属蜀郡,建安末改为县,属汶山郡。西晋改广阳县,属郡。晋末废广阳县。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复置广阳县,移今茂县凤仪镇,为绳州治。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绳州为汶州。隋开皇初废北部郡,开皇五年(585年)改汶州为蜀州,次年又改为会州。仁寿元年(601年)改广阳县名汶山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汶山郡,汶山县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汶山郡为会州,四年改为南会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茂州,以茂湿山为名,仍治汶山县。明洪武中省汶山县入茂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州留县改置茂县,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5年红军置茂县苏维埃。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茂县专区,1953年改属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属阿坝藏族自治州。1958年与理县、汶川县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县,治威州镇(原汶川县治)。1963年县治迁凤仪镇。1987年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改置茂县。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北接岷山,东南有龙门山,西依邛崃山。岷江自北入,经1933年因地震山崩堵塞河道形成之叠溪海子,于县境中部右纳黑水河南流出境。东部有土门河东流出境。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马铃薯及豆类为主,花椒、核桃著名。苹果、芸豆为出口商品。有磷、铝土、硫铁矿、沙金及石灰石等矿。有皮革、农机、地毯、印刷、食品、木材加工等工业。北茂、南汶、茂黑公路纵横境内。有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叠溪古城遗址、较场点将台、唐摩崖造像、元代题刻、玉垒古洞、九顶山等。


猜你喜欢

  • 徐塘

    亦称徐堨。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南东关镇东。为三国吴诸葛恪所筑。《三国志· 吴书 · 丁奉传》: 建衡元年 (269),“奉复帅众治徐塘”。即此。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南一带。三国魏嘉平四年(252年),吴诸葛

  • 王寮镇

    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二十里王寮乡。清光绪《富平县志》图:东北有王寮镇。在陕西省富平县中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寮镇,人口1490。相传元时此地遭灾,镇国武仕王寮到此赈济灾民。为

  • 荔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荔浦县 (今广西荔浦县西)。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荔浦等县地。贞观十二年 (638) 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荔浦县(今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

  • 银赖山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 银赖山在 “司南十里。旧有银赖洞砦,明初俞通海讨古州诸蛮洞,首克银赖洞”,即此。古山名。在今贵州省从江县西北,有寨。明洪武初,俞通海率军

  • 莒沂县

    1949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莒沂边县改名,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53年撤销,并入沂水、莒县、沂源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莒沂边县与沂北县合置,治杨家城子(

  • 永阜场

    明置永阜盐场,属利津县。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五十里。清初设盐大使管理。光绪间为水淹没,改设盐卡,附属于王官场。

  • 浰头山

    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和平县: 浰头山在 “县北八十里,亦曰和平峒。绵亘深远,接江西龙南县境。其最近龙南者为上浰,在岭冈者为中浰,和平峒谓之下浰。浰溪水出焉,旁多奇石,巉岩险

  • 万劫城

    在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陆岸河下游万安。《元史·安南传》:至元二十二年(1285),镇南王脱欢讨安南,分六路进攻,“兴道王(陈峻)逃去,追至万劫,攻诸隘, 皆破之。兴道王尚有兵船千余艘,距万劫十里”。

  • 南垣州

    东魏置,治所在乡县 (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后改丰州。东魏置,治乡县(即今山西武乡县东故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榆社、左权等县地。寻改为丰州。

  • 乌素固部

    唐室韦部落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境。《新唐书·室韦传》:“最西有乌素固部,与回纥接,当俱伦泊之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