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苍梧县

苍梧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广信县置,属静州。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大业初属苍梧郡。唐为梧州治。元为梧州路治。明为梧州府治。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辟为通商口岸。民国初为广西苍梧道治。1927年析城区置梧州市,1932年废。1949年复置梧州市。1952年迁县治龙圩镇,即今苍梧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邻广东省。属梧州市。面积 4272 平方千米。人口54.9万。辖17镇。县人民政府驻龙圩镇。“苍梧”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楚一》,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曰:楚地“南有洞庭、苍梧”。《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苍梧郡,治广信县,即今梧州市。西汉置猛陵县,在今苍梧县西北,属苍梧郡。三国吴增置新宁县,在今苍梧县东南,属苍梧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宁县为宁新县。东晋增置遂成(又作城)县,在今苍梧县西南,属苍梧郡。隋废猛陵县、宁新县,开皇十年(590年)改广信县置苍梧县,属苍梧郡;次年改遂成县为戎成县,属永平郡。唐初苍梧县为梧州治。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猛陵县,贞观八年(634年)更名孟陵县。属梧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废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六年复置戎城县,熙宁四年(1071年)又废入苍梧县。元苍梧县为梧州路治。明、清为梧州府治。1912年废苍梧县入梧州府。1913年复置苍梧县,属郁江道。1914年属苍梧道。1949年属梧州专区,1951年属容县专区。1952年县治至今址。1958年属梧州专区,1971年属梧州地区。1983年隶梧州市。境内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浔江、桂江、东安江、安平河等流经。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甘薯、豆类、玉米、木薯为主,并产松香、玉桂、八角、竹子等。特产“古凤荔枝”、“六堡茶”等。矿产有钛铁、铅、锌、花岗石、大理石、瓷土等。工业有水泥、化工、农机、罐头、松脂、制糖、酿酒、陶瓷等。321、207国道经此。水运可达梧州、贵港、柳州、平乐等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炳慰塔、龙岩、石拱桥、粤东会馆、李济琛故居、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


猜你喜欢

  • 三川溪

    在今广东澄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澄海县:三川溪在“县北一里。又北一里有玉带溪流合焉。又有南港、北港及黄洲溪、新溪诸水,俱流注于三川溪,下流入海,居民资以灌溉”。

  • 通道县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改罗蒙县置,属靖州。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元属靖州路。明属靖州。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4 年改设通道侗族自治县。1958年

  • 竖眼大田溪洞

    即今贵州镇远县。《明史·贵州土司传》: “镇远,故为竖眼大田溪洞。”

  • 中留县

    秦置,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西汉属郁林郡。东汉时改为中溜县。三国吴复名中留县。西晋废。东晋复置。南朝宋为桂林郡治。齐属桂林郡。隋开皇十一年(591)省入桂林县。又作中溜县(《续汉书·郡国志

  • 积利州

    唐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积利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大连市和普兰店市等地。五代时废。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龙潭山。属安东都护府。后废。

  • 土鲁番国

    亦作吐鲁番。明西域国名。都土鲁番城(今新疆吐鲁番市)。《明史·西域传·土鲁番》:“其地介于阗、别失八里诸大国间,势甚微弱。后侵掠火州、柳城, 皆为所并, 国日强,其酋也密力火都遂僣称王。”辖境范围包括

  • 东山岭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清一统志·廉州府》:东山岭“在合浦县东十里。昔人题为海角第一峰”。(1)又称余干山、东岗岭。在江西省余干县城中。是古干国的遗址。今余干县街市环山而立,山高56.2米,登山阶梯212

  • 廊下市

    亦作廊厦市。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朗霞镇。清光绪 《余姚县志》 卷1 《市肆》 有廊下市。

  • 思善县

    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西晋时废。

  • 福应山

    在今浙江仙居县东。《方舆纪要》 卷92仙居县: 福应山在 “县东二里。为近郊之胜,亦名尽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