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嵩明州: 罗锦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岩石峭立,文彩若罗锦,因名。下有罗锦泉,里中之田,资其灌溉”。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嵩明州: 罗锦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岩石峭立,文彩若罗锦,因名。下有罗锦泉,里中之田,资其灌溉”。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 北伐,雍州将 “柳元景自百丈崖从诸军于卢氏”。胡三省注: “百丈崖,在温谷南。”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
清置,属榆次县。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八里源涡村。清时商业繁盛。古镇名。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清为大聚落,是商旅止宿之地。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兴京府。治所在通沟口 (今吉林集安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65年改为集安县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道明群礁南部边缘。南距太平岛约18海里。岛呈圆形,直径近300米,面积约0.07平方公里。岛高2米,是南沙群岛地势最低的岛。中国渔民向称第三峙,因渔民到南沙捕捞以此岛为第三
金置,属博兴县。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二十里寨郝镇南。汉、晋为博昌县治。金置,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北。《金史·地理志》益都府博兴县有博昌、淳化二镇,即此。
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南泉交河镇。清光绪《湖南通志》 卷1益阳县图: 县东南有泉交河。
宋大理时为景昽的首府。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即今云南省景洪市东南曼景兰。傣语景为“城”,兰为“百万”,意即“管辖百万人口的都城”。宋景昽金殿国建都于此。
东晋义熙中析盱眙县置,属盱眙郡。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初废入盱眙县。古县名。东晋义熙中分盱眙县地置,治今江苏省盱眙县南。东晋、南北朝属盱眙郡。隋初省入盱眙县。
亦名大雪山。在今四川越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阿露山“在卫西五十里,即大雪山,东南与小相公岭相接”。
在今广东广州市海珠区五凤村东漱珠岗上,为广州著名道观。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开山祖师李明彻,字飞云,号青来,广东番禺人,精通测量、西洋绘画及天文气象。寺观规模宏大,但历经沧桑,今仅存山门、灵官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