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织金县

织金县

1914年改平远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以织金河为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


在贵州省中部、六冲河之西、三岔河之北。属毕节地区。面积 2868 平方千米。人口92.3万,有汉、苗、彝、布依、白、仡佬、水等民族。少数民族占46.3%。辖11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因绮陌、桂果坝子稻谷黄熟,谷浪如金梭在织,故名。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平远府,隶贵州布政司;二十二年降府为平远州,属大定府;二十六年改隶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复属大定府。1913年废州改置平远县。1914年更名织金县,属黔西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毕节专区,1970年属毕节地区。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西部,乌蒙山支脉绵延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以小麦、稻、玉米、油菜籽、烤烟种植为主。为全国烤烟基地县之一。有采煤、水泥、磷肥、酿酒、大理石工艺、农机修理等厂。水能蕴藏量16.2万千瓦。产天麻、半夏、黄柏、杜仲、桔梗等药材。土产有生漆、油桐、棕片、核桃、茶叶、竹荪。无烟煤藏量丰富,煤质好,分布广,还有磷、铝土、铅、锌、铁、高岭土等矿。织金、晶墨玉石砚著名。黄安、站织、织六、织纳公路纵横县境。织金洞(打鸡洞)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士乡城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三十里乡城镇。《寰宇记》卷20黄县“士乡城”引《后汉书》云:“齐有士乡,越有君子里谓此。”(按:今本《后汉书》无此文)。

  • 大荒山

    在今广西博白县南一百五十里。《寰宇记》卷167博白县:“大荒山, 山上池中有婢妾鱼,大如楯,两翼及脐下有三条似练带,长四尺,摇动有光。”

  •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诗经·邶风·泉水》: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诗经·邶风·泉水》:“思须与漕”,即此。

  • 皋兰县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为甘肃省会及兰州府治。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以皋兰山为名。民国初年为甘肃兰山道治。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1年析城区置兰州市。1955年皋兰县迁治石洞寺 (今皋兰县治)

  • 西隆县

    1913年改西隆州置,属广西田南道。治所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与西林县合并为隆林县,1953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隆林各族自治县。旧县名。1912年由西

  • 牛头朝那山

    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资治通鉴》:唐景龙二年(708)三月,“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拓地三百余里。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烽游奕使,戍诺真水为逻卫

  • 大毕庄

    即今天津市东北大毕庄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东路有大毕庄村。

  • 朱家集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四十里朱集乡。村南李三孤堆战国楚王墓曾出土大量珍贵文物。集镇名。在安徽省长丰县西、瓦埠湖东侧。属杨公镇。人口 4000。以朱姓聚居得名。产棉花、油菜籽、小麦。为县西北较大的农贸集市。有

  • 莒沂县

    1949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莒沂边县改名,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53年撤销,并入沂水、莒县、沂源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莒沂边县与沂北县合置,治杨家城子(

  • 灵泉寺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南十里。《舆地纪胜》卷74归州:灵泉寺“在州西三里。面西临水,状如瀑布。张无尽于院著《华严合论》”。《清一统志·宜昌府》:灵泉寺“《州志》,寺前一井,深丈余,居山腰,其井水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