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紫河

紫河

①又作紫乾河。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旧作红河),为黄河支流。《隋书·地理志》: 定襄郡大利县 “有紫河”。《寰宇记》卷38胜州榆林县: 紫河水 “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流入”。《清一统志· 归化城六厅》: 紫河“源出察哈尔西南境内,察汉音、图努衡格尔二河会流为一,西流至杀虎口北合边内北来之兔毛河,又西至乌蓝巴尔哈孙城西,入黄河”。隋大业三年 (607),发男女百余万人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毕。

②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陕西神木县西北之乌兰木伦河、窟野河,为黄河支流。《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紫河 “在左翼中旗东二十五里。蒙古名五蓝木伦。源出台石坡平地,西南流入边城”。


古水名。又称紫乾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北浑河,蒙古语称乌兰穆伦河。上游有两水:北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的宁远水,南为山西省右玉县的兔毛河。两水在内蒙古自治区杀虎口外汇合西流,经清水河县与清水合,西流入黄河。《隋书·炀帝纪》:大业三年(607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即此。


猜你喜欢

  • 十里墟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十里十里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容县图:东北有十里墟。

  • 怀朔镇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白灵淖乡城库伦古城。孝昌元年(525),被破六汗拔陵起义军攻破,镇废;镇民高欢等走投柔玄镇,从杜洛周起义。《水经·河水注》:“芒干水(即今大黑河)又西南, 径云中城北

  • 洞子口

    在今四川城口县南。清道光 《城口厅志》卷3: 洞子口 “在厅南五里。两山夹溪,为南路总口”。

  • 狸头桥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百余里狸桥镇。清光绪 《宣城县志》 卷4: 狸头桥 “在蒋山。里人徐凤建”。

  • 称海城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大德十一年 (1307)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 (1323) 改立屯田总管府。又称镇海城。元

  • 式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当在今山东中部。东汉省。

  • 碗子城山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五十里。为太行山分支。《明史·地理志》 怀庆府河内县: “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关。” 《清一统志·怀庆府一》:碗子城山 “其形如碗,上有古城”。

  • 伊列

    当在今伊犁河一带。《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就会“北击伊列,西取安息”,指此。当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一带。《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如得乌孙、大宛两国,就会“北击伊列

  • 江西坡

    即今贵州普安县东三十里江西坡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南卫,初治此。后移治尾堡(今晴隆县)。

  • 纳谿

    即纳溪。今四川南部永宁河。《清史稿·地理志》 纳溪县:“纳谿,俗名清水河, 即永宁河下流,源出阿永番部,东流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