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粟山

粟山

①在今河北武安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9武安县: 粟山在 “县东南十二里。相传秦白起拒赵廉颇于此,赵将绝粮,起命将士以布囊盛粟,积至山巅,赵军乃退,土人至今呼为粟山”。

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2唐县: 粟山 “古有委粟关,盖置于山上”。

③在今浙江杭州市西老焦山、午朝山、牛山一带。《隋书· 地理志》: 余杭郡钱唐县 “有粟山”。《寰宇记》 卷93钱塘县: “粟山在县西一十七里。《舆地志》 云: 山下有飞泉二里,石杵阔二丈,长一丈四尺,吴大帝刻 ‘黄武二年岁在戊午 (按: 为癸卯之误) 八月三日’ 十二字,余皆漂没,微茫若存。”


猜你喜欢

  • 洪洞县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南部

  • 无阳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水经·沅水注》:“县对无水,因以氏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南省芷江县东北。以在无水之阳得名。属武陵郡。东汉废。

  • 梦觉寺

    又名白茅寺。唐始建,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五十里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重修,改名白云寺。又称白茅寺。唐代始建,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改名白云寺。

  • 绥德县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 (546) 于邱宁谷置,为绥德郡治。治所在今陕西清涧县西北清涧河南岸。北周属安宁郡。隋属雕阴郡,隋末废。唐武德二年(619) 复置,移治清涧河北岸,即今清涧县。后属绥州。五代末年废。

  • 苑川西城

    在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东北。为十六国西秦都城。据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六月,西秦王乞伏乾归由金城 (今甘肃兰州市) 迁都苑川西城。后金城先后被后凉、南凉占领。隆安二年(398) 西

  • 东兴县

    ①三国吴太平时分南城县置,属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北三十里。隋开皇中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抚州。七年(624)废入南城县。②1933年伪满改东兴设治局置,属滨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木兰

  • 五十寨驿

    明置,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五十寨。明《寰宇通志》卷77:五十寨“在(盖州卫)城南百一十里”。

  • 宣化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 “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辽中京至上京沿途所设之驿馆。

  • 李家庄镇

    金置,属长清县。在今山东长清县地。

  • 九目山

    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七十里。《隋书·地理志》:牟平县有“九目山”。《寰宇记》卷20蓬莱县:“晏谟《齐记》云:‘山有九窍, 因名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