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川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河州。治所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寰宇记》卷155廓州米川县:“因米川水为名。”永徽六年(655)移于河北,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后入吐蕃。
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一作十年)置,治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米州治。“因米川水为名”(《太平寰宇记》)。后属廓州。永徽六年(655年)移治今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甘都镇。乾元后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崇宁三年(1104年)改筑为米川城。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河州。治所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寰宇记》卷155廓州米川县:“因米川水为名。”永徽六年(655)移于河北,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后入吐蕃。
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一作十年)置,治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米州治。“因米川水为名”(《太平寰宇记》)。后属廓州。永徽六年(655年)移治今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甘都镇。乾元后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崇宁三年(1104年)改筑为米川城。
又名清溪水、乙陂江。为东江水支流。在今湖南省资兴市东。《方舆纪要》 卷82郴州兴宁县:资兴水 “发源州东百余里之古鋂泉,其泉方广十余里,四旁石壁峭立,西北流五十余里至旧县前,横流十里合泸渡江 (今沤江
在今江苏高邮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23高邮州 “孟城驿” 条下: “嵇庄在州东南十五里。城子河经其傍。宋末,嵇耸保聚于此,乡里义而归之,相率不肯附元处也。”
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宗纪》:太宗十三年 (1241) 冬, “至鈋铁胡兰山”, 饮酒过量而死。同书 《宪宗纪》 作月帖古忽阑。
亦作西萍蛮夷长官司。明宣德三年(1428)置,属金峒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活龙坪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在今广西象州县西。清乾隆 《柳州府志》卷1: 狼村隘 “在城西四十里狼村塘前。两旁石山,中穿一径,为西乡要隘”。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清时为戍守要隘。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皂角乡。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德丰县。
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 卷119孟定御夷府: 孟赖寨 “在府东南。正统二年,麓川思任发叛,犯景东、孟定,破孟赖寨,降孟琏等长官司,寨盖孟定之别都也”。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书坊。《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清一统志·建宁府》:书坊街“在建阳县西三十里崇化里。天下书籍,多出于此。商旅辐辏”。
隋大业中筑。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隋书·王世充传》:唐武德元年(618),王世充与李密战,大败,世充“收合亡散,复得万余人,屯于含嘉城中”。即此。唐初置为东都洛阳城粮仓含嘉仓。隋大业中建。在今河南
在今海南省定安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5定安县:迈本岭“一名丫髻岭。自西南蜿蜒而东北,复峙一小峰,为县之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