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堰
①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条下:白米堰“源出县东南五十里白米山下,导流西北,为灌溉之利”。《清一统志·徐州府二》:“白米泉源出白米山,西北流迂回二十里,入县南五里之双桥湖,居民堰之以灌稻田,故名。”
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白米堰“在府东北。嘉靖中,倭贼由此沿海塘突寇萧山县”。
①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条下:白米堰“源出县东南五十里白米山下,导流西北,为灌溉之利”。《清一统志·徐州府二》:“白米泉源出白米山,西北流迂回二十里,入县南五里之双桥湖,居民堰之以灌稻田,故名。”
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白米堰“在府东北。嘉靖中,倭贼由此沿海塘突寇萧山县”。
亦作托和木图。即今新疆精河县西五台。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库尔喀喇乌苏:托霍木图台“西至伊犁所属之瑚图布拉克台一百二十里”。
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合水镇,西接高要市界。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明县有合水墟。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西。东汉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商水县境。东汉废。
即今广东高要市西北禄步镇。《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禄步镇在 “府西七十里。旧为禄步寨,明初改置巡司,洪武二十一年,自禄步上村迁于下村水口”。清仍于此设禄步巡司。在广东省高要市西部偏北。面积
即梅岙镇。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清一统志·台州府》: 海岙镇 “在宁海县南百里。旧置铁场于此,今有兵防守”。
在今四川开县北。《寰宇记》 卷137开州开江县: 盛山 “在州西北三里。山上有宿云亭、隐月岫、流盃渠、琵琶台、绣衣石”。《方舆纪要》 卷69开县: 盛山在 “县北三里。突兀高耸,为县主山。隋以此名县”
一名姜店。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二十四里姜店乡。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舞阳县有姜园店。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六硐。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西南。后废。
即今四川汶川县南岷江东岸桃关。《水经·江水注》: 都安县 “有桃关”。《方舆胜览》 卷55茂州: 桃关 “在汶川县之南八十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唯此一路。关北当风穴,其 一二里间,昼夜起风,飞沙扬石
又名章门、光华门、便门。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汉书· 五行志》: 成帝元延元年 (前 12)正月,“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注引晋灼曰: “西出南头第一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