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赕
又称勃弄赕。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白崖城(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郭松年《大理行记》:“县西石崖斩绝,其色如雪,故曰白崖。”宋大理属首府大理。元代废。
又称勃弄赕。南诏置,在今云南省弥渡县西北红岩街。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区域十赕之一。大理仍旧。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为建宁县。
又称勃弄赕。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白崖城(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郭松年《大理行记》:“县西石崖斩绝,其色如雪,故曰白崖。”宋大理属首府大理。元代废。
又称勃弄赕。南诏置,在今云南省弥渡县西北红岩街。为南诏直辖西洱河(今洱海)区域十赕之一。大理仍旧。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为建宁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汶川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迭溪。《寰宇记》 卷78卫山县: “县西有蚕陵山”,遂以为名。地节三年 (前67) 属蜀郡。东汉改为八陵县。《后汉书·桓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中牟县东。西晋属荥阳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并入阳武县。景明元年(500)复置。东魏天平元年(534)为广武郡治。北周保定五年(565)移治圃田城(今河南郑州市东)
即今广东仁化县北恩村。明置巡司于此。后迁巡司于城口镇。
一名蜀城。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颍川郡长社县: “有蜀城。” 《水经·潩水注》: 皇陂 “北对鸡鸣城,即长社县之浊城也”。
亦作临海镇。在今辽宁凌海市南。《资治通鉴》: 隋大业八年 (622) 征高丽,“八月,敕运黎阳、洛阳、洛口、太原等仓谷,向望海顿”。胡注:“望海顿,当在辽西界。”又称临海顿。在今辽宁省盘锦市东南。隋大
辽、金作苏滨水。明作恤品河、速平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北绥芬河。《清一统志· 吉林一》: 绥芬河 “在宁古塔城东南四百四十里。源出穆棱窝集,东南流,会十余水入海”。唐称率宾水,金称恤品水、速频水、苏滨
在今四川自贡市东南釜溪河西。旧属富顺县,清于此发现新盐井区,产盐次于自流井。
在今河南获嘉县东。《史记·高祖本纪》:“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即此。《水经·清水注》:“修武,故宁也,亦曰南阳矣……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称大。小修武在东。”
在今江西南部。为贡水支流。源出全南县西南赣、粤边境。东北流经龙南、信丰等县,至赣县茅店东汇入贡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桃江水“在新丰县东。源出龙南县西南冬桃山。东北流会诸山所出太平、大龙等水。又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217) 刘备置,属益州。治所梓潼县 (今四川梓潼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安县以东,绵阳、盐亭以北,剑阁以西,陕西宁强、四川青川以南地区。西晋属梁州,永嘉后移治涪县 (今四川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