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露寺

甘露寺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始建于三国吴,唐、宋又重建。《新定九域志》:“甘露降于此, 因以名。”

②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五十里甘露镇。清嘉庆《资州直隶州志》卷5:甘露寺“唐僧真德建。明正统十二年,寺僧明义补修。国朝乾隆初年,寺僧宏慈重修。嘉庆六年,僧月山增修。寺侧西岩,旧传僧无几修炼处。下有泉可以疗疾。寺以此得名。山门有石坊,明刑部郎中题‘第一禅林’”。今寺之大雄宝殿及壁画为明代物。

③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八里少华峰西。唐张乔、郑谷并有《游少华山甘露寺》诗。


(1)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后废。唐李德裕守镇江时,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毁;镇海节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于山下。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甘露寺僧祖宣又移建山上,以后屡毁屡建,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相传三国时刘备在此招亲。山顶的凌云亭,康有为曾改名为江山第一亭,传为刘备死后孙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石帆峰上还有一览亭和清光绪年间移来的万孔玲珑太湖石等。多景楼是甘露寺风景最佳处,宋书法家米芾《多景楼》诗中称“天下江山第一楼”。(2)在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北半山腰。为九华山第一景。与祇园寺、百岁宫、东崖寺并称九华四大丛林。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倡在此立寺,动工之夕,满山松竹皆滴甘露,兼取义佛经,名甘露寺。乾隆间成为丛林。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寺依山而建,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高达五层,琉璃瓦顶,金光闪耀。四周翠竹修林,蔽天遮日。寺旁有定心石,嵯峨陡峭,行人坐在石上,清风拂来,竹海松涛,使人心宁身爽。

甘 露 寺


猜你喜欢

  • 英机黎国

    或译作��咭利。 即今英国。 名见清陈伦炯 《海国闻见录》。清谢清高 《海录》: “英吉利国即红毛番,在佛郎机西南对海。”

  • 柳都砦

    在今江西玉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玉山县: 柳都砦 “县东南惠安乡。有巡司”。

  • 蓟丘

    在今北京城西南。《战国策·燕二》: 燕昭王廿八年 (前284),乐毅报燕王书: “蓟丘之植,植于汶皇。” 《水经·㶟水注》: “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

  • 薋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遵化市境。东汉废。

  • 袁寨店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袁寨乡。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图: 东北有 “袁寨”。

  • 西海千户所

    亦作海州中前千户所。明洪武中置,属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清康熙十七年(1678)废。

  • 鱼梁山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望城山” 条下: “又鱼梁山,在县(治今陆城镇) 南一里。山下有湖,渔者取鱼于此。”《清一统志·岳州府一》: 鱼梁山 “山下有湖,产鱼特美”。

  • 西路中右翼末次旗

    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次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

  • 清塞军

    唐贞元十五年 (799) 改清塞守捉城置,属蔚州。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唐贞元十五年(799年)以清塞守捉城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后省。

  • 开望州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等县境。北宋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