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道
1913年依前温处道改置,属浙江省。治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仙霞岭、松阳、缙云、括苍山、温岭县一线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以清末温处道区域置,治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属浙江省。辖永嘉、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龙泉、庆元、云和、宣平、景宁、瑞安、乐清、平阳、泰顺、玉环等县。辖区约当今浙江省仙霞岭、括苍山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3年依前温处道改置,属浙江省。治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仙霞岭、松阳、缙云、括苍山、温岭县一线以南地区。1927年废。
1914年6月以清末温处道区域置,治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属浙江省。辖永嘉、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龙泉、庆元、云和、宣平、景宁、瑞安、乐清、平阳、泰顺、玉环等县。辖区约当今浙江省仙霞岭、括苍山以南地区。1927年废。
明置,属镇番卫。在今甘肃民勤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蔡旗乡。清初设守备,后改千总。
一名阳唐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侨置,属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福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闽县、侯官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尤溪县北尤溪口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至正二十七年 (13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分牂牁、朱提、建宁三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夜郎县 (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辖境约当今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隅。南朝梁大宝以后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夜郎县 (今湖南辰溪
唐于营州东北置,属师州羁縻州。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部落置,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内废阳师镇。以阳师水得名。武周万岁通
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上草乡。清于此设营防守。
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明一统志》卷21泽州:仙公山“在高平县西北四十五里”。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之御临河。《舆地纪胜》卷175重庆府:交龙溪“在(渝)州东北二百八十里,入岷江。溪侧有古木盘屈如交龙,故名”。《明史·地理志》 巴县:“东南有丹溪,东北有交龙溪,俱流入大江。”
北宋置,属芝忻州。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福龙乡附近。后废。
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三十里双井镇。《方舆纪要》卷16魏县:“又有双井镇,即双井渡,漳卫合流之冲。”(1)在河北省魏县中南部。面积47.6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双井,人口5460。以两口古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