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焉支山

焉支山

亦名燕支山、删丹山。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黄山。《汉书·霍去病传》: 元狩二年 (前121),“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寰宇记》 卷151引 《西河旧事》 云: “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与祁连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古称“丹山”。即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的胭脂山。绵延祁连山和龙首山间。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汉书·霍去病传》)。水草茂美,宜畜牧。相传匈奴失此,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太平寰宇记》引《西河旧事》)。


猜你喜欢

  • 芦头隘

    在今江西新干县东。《清一统志·临江府》:芦头隘“在新淦县东三十里,为县要阨”。在今江西省新干县东。清属新淦县。

  • 限门港

    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方舆纪要》 卷104吴川县 “海” 条内: “ 《志》 云,县南三十里有限门港,合群川之流注于海。水道曲狭,值潮退,沙碛浅露,或潮满风急,舟楫悉不敢往来,因名。” 明万历

  • 杓里箐

    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引《黔西州志》:“路近遵义,中有平川,可容数万人,入路极险。其西有莫陇法地屯,危峰突峙,四面皆绝壁,惟后有间道可登。”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丛葬坑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据发掘得知,这是一个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武士俑、陶马与真人、马大小相似,总数有六千多个,可谓阵容强大。1976年又在一

  • 傅阳山

    又作傅昜山、博阳山、敷浅原。在今江西德安县境。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 “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以为傅浅原。” 《通典》 卷182浔阳郡江州浔阳县: “又有蒲塘驿 (即今江

  • 东馆市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六十里东馆乡。《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航步镇”条下:东馆税课局“在府南六十里。元置,明朝因之,并置公馆于此。今税课皆兼领于有司”。后废。

  • 班鸠崖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 班鸠崖 “在卫东百八十里。崖长五十里。望之若城郭”。

  • 龙陂港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50真阳县:龙陂港,“《旧志》:源出遂平县之洪山,流入县境,合清水港而入于淮”。唐元和十三年(818),以蔡州牧地为龙陂监,盖因龙陂港而名。

  • 蒲涧寺

    北宋淳化元年 (990) 建,在今广东广州市北白云山麓。唐李群玉有 《登蒲涧寺后二岩》 诗;北宋苏轼有 《广州蒲涧寺》 诗。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滴水岩。今毁。北宋苏轼有《广州蒲涧寺》诗。

  • 夏店镇

    ①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夏店镇。《清一统志 ·潞安府》 “东周镇” 条下: 夏店镇 “在县西三十里”。②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二十里夏店乡。《方舆纪要》 卷36昌邑县有 “夏店马驿”。《清一统志 ·莱州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