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铜山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方舆纪要》 卷85乐平县: 炼铜山 “在县北六十里。唐置场冶铜山下,以供永平岁铸。后开凿无度,山倾,其水发为河”。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产铜,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故名。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方舆纪要》 卷85乐平县: 炼铜山 “在县北六十里。唐置场冶铜山下,以供永平岁铸。后开凿无度,山倾,其水发为河”。
古山名。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产铜,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故名。
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40—1953年先后为莒沂边和莒沂县治。
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三国志· 蜀书 · 先主传》: 章武二年 (222)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六月,“陆议 (即陆逊)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即此。
即今安徽贵池市东观前镇。清光绪《贵池县志》卷6:观前镇,“《采访册》:在城东三十里”。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北部,九华河东岸。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观前,人口770。因在清咸丰年
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城(今北京市)皇城北部偏西。《金史·章宗纪》 载:明昌五年(1194)四月,“幸北苑”。
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高格斯台郭勒。《清一统志·阿巴噶部》: 韭河 “在右翼东南四十里。蒙古名郭和苏台,自阿巴哈纳尔流入境,经色几库山,西北入白海子”。
或作夏虚。《左传· 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命以 《唐诰》 而封于夏虚。” 其地有三说: (1)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晋杜预注: “夏虚,大夏。今大原晋阳也。” (2) 在今山西
①北宋置,属崇德县。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方舆纪要》 卷91桐乡县:青墩镇,“古有青墩,唐置镇遏使于此,与湖州之乌镇止隔一水”。1949年后与乌镇合并,定名乌镇。②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
即今内蒙古宁城、喀喇沁旗境之坤都伦河,为老哈河支流。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十里余,路曲,走西北,逾十里济三肤河,至临都馆,皆平川。”
又名东渭桥仓。唐咸亨三年 (672) 建。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关东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资治通鉴》: 唐贞元八年(792),陆贽上言,“令糴米以补渭桥仓之缺数”。即此。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清一统志·长沙府》: 魁楼江 “在湘阴县南二十里,会悬藤、梅子二港水,西北流入湘。水涸时,不通舟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