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点苍山

点苍山

又作玷苍山。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部。唐代以来称点苍山。唐樊绰 《蛮书》 卷2: “玷苍山,南自石桥,北抵登川,长一百五十余里,名为玷苍。直南北,亦不甚正。东向洱河,城郭邑居,棋布山底。西面陡绝,下临平川。山顶高数千余丈,石稜青苍,不通人路。夏中有时堕雪。” 南诏封该山为中岳。《南诏野史》 载段正严时 “牛马遍点苍”。《方舆纪要》 卷113: “点苍山在大理府城西五里,高千余仞,盘亘百余里,(原注,一云高六十里,盘亘三百里。) 介龙首、龙尾两关之间。前襟榆江,碧澜万顷,背环漾水,连络为带。亦曰灵鹫山,有十九峰环列内向,如弛弓然,山椒悬瀑注为十八溪,翠峦条分,青嶂并峙,如大鸟之连翼将翔也。”


又称灵鹫山,简称苍山。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漾濞江与洱海之间。南诏封为中岳。《蛮书》“点”作“玷”。《南诏德化碑》载唐天宝年间西洱河战事曰:“将军王天运帅领骁雄,自点苍山西,欲腹背交袭”,即此。为云岭山脉组成部分,典型断块山地。山体多为古老变质岩。有19座高峰,主峰马龙峰,海拔 4122 米,玉局峰、龙泉峰、应乐峰、兰峰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诸峰间有18条溪流飞瀑下泻入洱海。山顶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冬春积雪,倒影入湖,形成“银苍素洱”胜景。盛产大理石。植被垂直分布显著,杜鹃花和茶花享有盛誉。辟有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 周原

    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京当乡南周原遗址。《诗经·大雅·绵》: “周原, 堇荼如饴。” 原之得名以此。《续汉书·郡国志》: 右扶风美阳县 “有周城”。注引 《帝王世纪》 曰:

  • 十二回山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49怀庆府河内县:十二回山“山麓旋绕,凡十二回”。

  • 买愁村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南那盆岭下。《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买愁村“在临高县南。宋胡铨诗:北往常思闻喜县,南来怕入买愁村。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

  • 全州千户所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广西都司。在今广西全州县。后废。

  • 白马岭

    即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之喇嘛岭,为松潘至包座要路。《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即“马岭山(1)”。

  • 平羌郡

    北周保定元年(561)置,属嘉州。治所在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二市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治平羌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市一

  • 泰和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西昌县置,属吉州。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大业间属庐陵郡。大业八年 (612) 移治今泰和县西六里。唐武德五年 (622) 为南平州治,八年 (625) 改太和县,改属

  • 团河

    又名团泊。在今北京市大兴县(黄村)东六里。清乾隆建行宫于此。《日下旧闻考》卷75:“团河之源旧称团泊,在黄村门内六里许,……团泊之流出苑墙为团河,又入凤河,又东南与永定河合。藉以荡涤淤浊,复同由大清河

  • 水车塘

    亦作水车隘。即今广东梅县西南水车镇。《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太平镇”条内:“西南四十里有水车隘, 山荒涧多。”清置水车墟汛。

  • 渭华起义旧址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高塘镇高塘中学西侧。清代为玄君庙,后为高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 改为学堂,宣统元年 (1909) 改为高塘小学。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1928年5—6月,中共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