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台县

灵台县

①隋大业初分鹑觚县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东南五十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今县有灵台。”二年(606)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初属泾州,贞观元年(627)省入麟游县。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鹑觚县置,属泾州。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唐末李茂贞于此置灵台军,五代周废军,县属泾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并入泾川县。十一年(1274)复置,仍属泾州。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


在甘肃省东部、泾河支流达溪河流域,东、南与陕西省接壤。属平凉市。面积 2038 平方千米。人口22.6万。辖3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中台镇。西汉置鹑觚县,治今县东北,属安定郡。西魏大统中徙鹑觚县治今中台镇,属赵平郡。隋大业元年(605年)析鹑觚县置灵台县,以周文王伐密须,筑灵台取名,寻废。《读史方舆纪要》泾州灵台县:“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鹑觚县为灵台县,属泾州。明属平凉府。清属泾州。1913年后先后属陇东道、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49年属平凉专区。1958年撤灵台县,并入泾川县。1961年复置灵台县。1969年属平凉地区,2002年属平凉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南部。泾河支流黑河斜贯县境西北,达溪河横贯中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烤烟、胡麻、油菜籽等。工业以农机制造、地毯、制药、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灵凤、灵千、灵平、灵长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姚李、蒋家嘴、齐家岭的仰韶、齐家及周代文化遗址,晋皇甫谧墓、唐牛僧孺墓。


猜你喜欢

  • 新伊吾

    即今新疆哈密市。《隋书·薛世雄传》:大业四年 (608),“以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伊吾初谓隋军不能至,皆不设备。及闻世雄兵已度碛,大惧,请降,诣军门上牛酒。世雄遂于汉旧

  • 佛昙市

    旧名佛潭桥堡。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清时有县丞驻此。

  • 高镜溪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曹滴洞长官司: “高镜溪在司东。出高镜山,流合新化江。”

  • 宁越堡

    或作宁远堡。在今云南曲靖市南。《明史·何福传》:洪武二十四年(1391),“讨越州叛蛮阿资,破降之。择地立栅处其众,置宁越堡”。

  • 牱阴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境。《宋史·熊本传》: 熙宁六年(1073),“独牱阴一酋不至。本合晏州十九姓之众,发黔南义军强弩,遣大将王宣、贾昌言率以进讨。贼悉力旅拒,败

  • 泽普县

    1921年析叶城县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在坡斯坎 (今新疆泽普县) 冯承钧 《西域地名》:“ 《西域图志》 坡斯恰木城,今为新疆泽普县治。取《西域水道记》 泽勒普善河名之省称也。” 1930年属喀

  • 三州口

    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唐白河入汉江处。《水经·沔水注》:“襄阳城东有白沙, 白沙北有三洲。”《晋书·宣帝纪》:魏正始二年(241),吴将朱然围樊城,司马懿督军往援,“吴军夜遁走,追至三洲口”。即此。在今湖北

  • 六小池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西北。《清一统志·解州》:六小池“在州西北十五里,女盐池西北四里。一曰苏老, 二曰贾瓦,三曰金井, 四曰熨㪷。五曰永小,六曰夹凹。多淤莱,水溢女盐池为害。明隆庆中

  • 石山街

    即今安徽夥县东南石山。清道光《夥县志》图:城东南有石山。

  • 沂东县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莒县二县析置,治苏村(今山东沂南县东北苏村镇)。1948年撤销,并入沂水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沂水县东部及莒县西部置沂东办事处,治苏村(今属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