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滇池

滇池

又称滇池泽。即今云南中部之滇池。《史记·西南夷列传》: “��至滇池, 方三百里,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 对滇池的解释,《文选·蜀都赋》 刘逵注引谯周 《异物志》: “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似如倒流,故俗云滇池。” 王先谦 《汉书补注》: “颠与滇同,以颠主义,顶也,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 近人于希贤在 《滇池地区的历史地理》中,解释为滇池水系的奇河倒流现象。近年,人们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怀疑。任乃强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认为: “其为夷语旧称可知,安得有取于颠倒之义哉。”刘琳 《华阳国志校注》 认为: “盖滇本当地少数民族对此湖的称呼,汉人译其音加水旁作滇耳。” 唐代,滇池仅指南部的水海,北部的草海又称昆池。唐樊绰 《蛮书》 卷2: 昆池,“土蛮亦呼名滇池。案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水不可呼池,乃蛮不能别”。


古称大泽、滇池泽。滇与甸同音,系古代彝民所指“坝子”,意“坝子中的湖泊”。又称昆明湖、昆明池。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汉书·地理志》:滇池县“滇池泽在西北”。《华阳国志·南中志》:“有泽水,周围三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旧唐书·地理志》昆州晋宁县(今县东北晋城):“有滇池,周三百里。”《蛮书·山川江源第二》:“今晋宁川中,自有大池在东南,当是滇池。”为断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1886.3米,历史上面积为现有面积的3倍,由于历年围湖造田,现存面积297.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5.87米,蓄水量11.69亿立方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主要入湖河流有盘龙江、东白沙河、宝象河、洛龙河、大河等。盛产银鱼、鲫、鲤、虾。具供水、防洪、航运、养殖之利。湖面烟波浩渺,景色佳丽,湖滨旅游景点有大观楼、西山龙门、太华寺、华亭寺、筇竹寺等。


猜你喜欢

  • 火山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火山军置,治所在河曲县(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后改隩州。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火山军置,治河曲县(今山西河曲县南旧县)。属河东北路。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曲县一带地。后改

  • 葫芦岛

    亦作壶芦岛。即今辽宁锦州市东南葫芦岛。因半岛突入海中,形如葫芦而得名。明 《辽东志》 卷1宁远卫: 葫芦岛 “在海岸四十里,半山入海”。

  • 当道城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水经·沮水注》:“沮循郑渠,东径当道城南,城在频阳县故城南。”

  • 隆镇卫城

    元大德年间,指挥使哲彦布哈所建。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南。《元史·文宗纪》: 致和元年(1328),燕铁木儿奉怀王于大都,与上都相持于隆镇卫,“隆镇卫指挥使斡都蛮以兵袭上都诸王灭里铁木儿、脱木赤于陀罗台,执

  • 饮马池

    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五十三里饮马池村。《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饮马池“在县境西山之阴,水甚清澈,相传石勒饮马处”。

  • 大汾

    即今江西遂川县西南大汾。1934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此设大汾政治局(县级)。集镇名。在浙江省临海市东南部、山沿浦两岸。属杜桥镇。人口4650。产稻、柑橘、草席。有眼镜、织布、绳缆

  • 文学泉

    即陆子泉。在今湖北天门市北门外。《舆地纪胜》卷76复州:文学泉“即陆羽井”。又称陆子井,俗称三眼井。在湖北省天门市北门外。传唐代《茶经》作者陆羽,曾在此取水品茶。陆羽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以“文学”名泉

  • 猫儿寨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与原平县接界处。《方舆纪要》 卷40忻州: 猫儿寨“在州北忻水东,亦曰猫寨,元时戍守处也。明朝正统末,北寇深入,官军拒守于寨口,寇不能陷”。

  • 敖城

    即今江西吉安县西南敖城乡。明置巡司于此。

  • 杉市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清一统志·南昌府二》:杉市“在义宁州西一百里杉木寨。明洪武八年置巡司,弘治十七年移置州西崇乡,今裁”。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明属义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