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渭桥

渭桥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有三: (1) 中渭桥。本秦所造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又名横门桥。武帝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三辅黄图》 卷6: “渭桥,秦始皇造。渭桥重不能胜,乃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乃可动,今石人在。” 即此。原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稍西,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魏文帝时重建。刘裕北伐入关中又毁。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 (636)东移约十里,在今陕西西安市正北。唐末废。(2)东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西汉景帝五年 (前152) 建。北通阳陵路。唐咸亨三年 (672)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唐后废。(3)西渭桥。在今陕西咸阳市南。西汉武帝建元三年 (前138) 建。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唐亦名咸阳桥。《资治通鉴》: 唐至德二掉 (757),郭子仪收复西京,“与王思礼合于西渭”,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 (966)重修,后又毁。淳化三年 (992) 徙置孙家滩。景德二年 (1005) 复徙回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喜靖中改为浮桥。


(1)古桥名。汉、唐时首都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三:(1)中渭桥。秦始皇建。本名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建。汉名渭桥。《汉书·文帝纪》:吕后之乱,大臣迎立代王,“代王乃进至渭桥”,即此;又因与长安城北面西头门横门相对,而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又名横门桥、石柱桥。后增建东、西两桥,始有中渭桥之称。原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魏文帝时重建。后复毁。十六国前秦苻生又重建。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636年)东南移,在今西安市北。《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党据长安,“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将二千人攻中渭桥,杀贼守桥者千人,乘胜至苑门”,即此。唐末废。(2)东渭桥。西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唐移建于今高陵县南耿镇白家嘴村西南。咸亨三年(672年)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开元九年(721年)及元和十三年(818年)至长庆四年(824年)之间曾经修建。《资治通鉴》:永泰元年(765年),回纥、吐蕃逼京城,“李忠臣屯东渭桥”,即此。唐以后废。(3)西渭桥。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建。以东与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今咸阳市西南两寺渡古桥。有说汉魏桥即今咸阳市南侧约9千米沙河枯河床内1号桥,隋唐桥是2号桥,恐非。唐移建于今咸阳市东渭河上,亦名咸阳桥,称由便桥西行之路为咸阳路。《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年),郭子仪收西京,“与王思礼合于西渭桥”,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后为暴水所毁。淳化三年(992年)徙置孙家滩。景德二年(1005年)复徙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嘉靖中改为浮桥。(2)集镇名。在安徽省休宁县西部。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30。因村西双孔石桥——渭桥得名。产稻、小麦、茶叶等,为休宁县粮食重点产区之一。有粮油加工、综合加工等厂。兰溪、渔渭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塔墩巴什

    一作塔克墩巴什。清光绪年间所置帕米尔八卡之一。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由和家克巴依卡向西南进山口一带为塔墩巴什、《洪图》 塔克墩巴什。布回二十五户游牧其间,沿河

  • 野井

    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南黄河东岸。《春秋》: 昭公二十五年 (前517),鲁昭公奔齐,“齐侯唁公于野井”。即此。《汉书·地理志》 祝阿县有 “野井亭”。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春秋时属齐。

  • 宁川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神电卫。治所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清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吴川市西南吴阳。

  • 普济州长官司

    明洪中改普济州置,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清以后废。清康熙年间改普济长官司置,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属宁远府。后废。

  • 迈陈墟

    即今广东徐闻县西迈陈镇。明洪武初置东场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徐闻县西迈陈。明洪武初置东场巡检司治此。

  • 绵 (緜) 诸之戎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史记·匈奴列传》: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 绲戎、 翟䝠之戎。” 西汉置绵诸道。

  • 大城港镇

    元置,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大胜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胜关“其地大城港镇,有大城港,合板桥、新林等浦之水入江。为江流险阨处,旁有垅阜,亦曰大城冈,宋置巡检寨。绍兴二年复置烽火台,元为

  • 赤岩镇

    即今福建周宁县西北赤岩。明属政和县,洪武二年(1369)置巡司于此。清初废。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赤岩沟口,人口620。镇以驻地名。1950年设花园乡,1

  • 哈拉盖补隆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白彦花镇。“哈拉盖补隆”,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坡梁。20世纪30年代乌拉特前旗迁治于此。1958年迁今治西山咀镇。

  • 金岗山

    又名金山。在今广东四会市北一里。《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金岗山,“按顾微之 《广州记》 云,行人往往见金人游于岗侧。《图经》 云: 按(四会) 县境有银岗,在县之北,疑是此尔。县西江中又有金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