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安县

淮安县

①南朝梁大同元年 (535) 置,为上川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西魏为淮州治。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

②南宋绍定元年 (1228) 改山阳县置,为淮安军治。治所即今江苏淮安市。端平元年 (1234) 改为淮安州治。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复改山阳县。1914年又改为淮安县,属江苏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87年改设淮安市。


(1)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河南省桐柏县东固县镇。为上川郡治。隋开皇初改为桐柏县。(2)古旧县名。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山阳县置,治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为淮安军治。端平元年(1234年)为淮安州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名山阳县,为淮安路治。明、清为淮安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山阳县重名,复名淮安县。1987年撤县改市。(3)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析安丘县置,治今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1950年因与江苏省淮安县名重复,改名潍安县。


猜你喜欢

  • 巨流河城

    后金崇德元年(1636)建,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30:巨流河城在“(广宁)城东北二百三十里。……康熙二十年置巡检司于此,乾隆四十二年移驻凤凰城”。

  • 南笼厅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改安笼千户所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雍正五年(1727) 升为南笼府。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安笼千户所置南笼厅,治今贵州省安龙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1

  • 大凌河城

    明置,属广宁中左千户所。治所即今辽宁凌海市。《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松山堡”条下:大凌河堡“在卫东四十里。以近大凌河而名。宣德三年亦置中左千户所于此”。后金天聪五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屡统兵

  • 白浮堰

    在今北京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1昌平州“白浮山”条:“《志》云,白浮堰在州东南十五里,起白浮村,至府西北三十五里之青龙桥,延袤五十余里。元至元中,郭守敬引白浮山诸水西折而南,经府西三十里之瓮山泊,流

  • 咘窑墟

    亦名穆窑。即今广西扶绥县西二十五里左江南岸咘窑村。明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小溪 “源发自江州,土人谓之横江。越梁而南,即为穆窑村,有市肆,西临江浒”。

  • ?县

    即㡉县。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宋书·州郡志》 作��县。

  • 虎头岩

    在南宋临安城 (今浙江杭州市) 钱塘门外,介于宝岩定业寺后山。葛澧 《钱塘帝都赋》 云:“岩则虎头。” 故老传云: “此山旧有岩石突出,如虎头形,吴越钱王纳土后,奏有望气云,杭州西湖有虎头形胜,遂命匠

  • 九银坑

    在今湖南桂阳县境。《舆地纪胜》卷61桂阳州:九银坑“在平阳县境。曰大凑山、大板源、龙图、毛寿、九鼎、小白竹、水头、石笋、大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九鼎山”条下:“《志》云,桂阳州产银,宋天禧三

  • 南右翼中旗

    即和硕特南右翼中旗。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

  • 当利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三十六里。《史记·武帝纪》:“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魏改属长广郡。北齐省入掖县。唐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