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津海道

津海道

1914年由渤海道及顺天府宁河、文安、大成、新镇四县置,属直隶省。治天津县 (今天津市)。辖境约当今河北迁西、遵化、玉田、文安、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泊头、阜城、景县、故城以东,青龙、抚宁、泰皇岛以南地区及天津市区、宁河、静海,山东宁津、庆云等市县地。1928年废。


1914年6月由渤海道改名,治天津县(今天津市)。属直隶省。辖天津、青县、沧县、盐山、庆云、南皮、静海、河间、献县、肃宁、任丘、阜城、交河、宁津、景县、吴桥、故城、东光、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滦县、乐亭、临榆、遵化、丰润、玉田、文安、大城、新镇、宁河等县。辖区约当今河北省青龙、抚宁、秦皇岛等市县以南,迁西、遵化、玉田、廊坊、文安、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泊头、阜城、景县、故城等市县以东,天津市区及其所属宁河、静海二县和山东省宁津、庆云二县地。1928年废。


猜你喜欢

  • 善化寺

    在今山西大同市区南部。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 (713—741),故名开元寺。五代晋时改称大普恩寺。寺内建筑多毁于辽末,金天会六年 (1128) 重修。明正统十年 (1445) 整修后,成为当时官

  • 昭西陵

    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陵区大红门外东侧。是太宗皇太极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孝庄原是太宗之妃,在顺、康两朝参预政事多年,是清初颇有政绩和影响的人物。康熙二十七年(1688) 卒,棺椁停放在东

  • 奉国军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升蔡州防御使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乾宁四年(897) 增领申、和二州。后废。(1)唐方镇名。中和二年(882年)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后废。(2)北宋建

  • 大坝堡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大坝镇。清属宁朔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大坝堡“在宁朔县南一百二十里。东至黄河五十步,城周二里,本朝初设守备,后改为都司,又改千总。乾隆四十二年改设把总”。

  • 尼牙木错土司

    一作年错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曲麻莱二县交界处。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 “住牧蒲肚克地方尼牙木错族,距多洛尼托克七族三百余里。”后改称

  • 三江闸

    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在今浙江绍兴县北三江村。《明史·汤绍恩传》:“绍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见两山对峙……遂兴工”,筑三江闸。《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三江闸在“府北二十八里。会稽、萧山、山阴之

  • 五溪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西北。《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五溪山“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上有五溪,合流而下。土地肥美,中产巨木”。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三十里五溪桥,西接贵池市界。《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五溪山在“

  • 百井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十里柏井村。《旧唐书·李自良传》:唐大历十三年(778),鲍防抵御回纥入侵,“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即此。宋于此置百井寨。又作柏井,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柏井。《

  • 登班错

    又作听邦、腾邦。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 一百零六里处。门语地名。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平都县

    ①西汉置,属上郡。治所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南。东汉废。②东汉永元二年(90)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丰都县。《寰宇记》卷149丰都县:平都县“取界内平都山为名”。《水经·江水注》:“《华阳记》曰:巴子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