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州

洛州

①十六国前燕建熙六年 (365) 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前秦改为豫州。

②十六国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 (今河南宜阳县西)。苻坚时移治陕县 (今河南陕县)。灭燕后,又移治丰阳县 (今陕西山阳县)。后废。

③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荆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为商州。


(1)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又移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后复徙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2)北魏改司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和中复名司州,并迁都于此。东魏又改洛州。隋废。(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荆州改名,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商南、洛南等市县区域。北周改名商州。(4)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为河南府。


猜你喜欢

  • 官亭镇

    ①即今河北巨鹿县北三十里官亭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巨鹿县图: 北有官亭镇。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清一统志 ·淮安府二》: 官亭镇 “旧名崇河集。明初都金陵,此为山东驿传中道,设爬泥荡铺,建

  • 丹阳县

    ①亦作丹杨县。秦置,属鄣郡。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与江苏江宁县相连的丹阳镇。西汉属丹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溧水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属南豫州。贞观元年(627)并入当涂县。②北周

  • 浙东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治所在临安 (今浙江杭州市)。十九年 (1282) 徙治温州(今浙江温州市),后徙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大德六年 (1301) 徙治庆元 (今浙江宁波市)。元末并入浙

  • 五国城

    即五国部。辽时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东至乌苏里江口以下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岸,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五国部的总称。设节度使领之,称五国城。其中越里吉城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赵

  • 归安县

    ①南朝宋武帝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或广元市境。齐改为阳安县。②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乌程县置,与乌程县同为

  • 闻麖嶂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闻麖嶂 “本名簾紫嶂。宋末帝昺航海,丞相文天祥收败卒屯此,夜闻黄麖鸣,遂徙南岭。其寨址阶石尚存,相连者曰山谷嶂”。在今广东省紫金县东。本名

  • 沙摩溪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方舆纪要》卷114罗次县:沙摩溪“在县(今碧城镇)西。自富民县流入境,即安宁河也。流入禄丰县界,谓之大溪”。

  • 板口河

    在今河北香河县西。 《明史·地理志》香河县: “西有板口河, 源出通州东之孤山, 经县界,入于白河。”

  • 腊 (臘) 子口

    即今甘肃迭部县东北二百零六里腊子乡北腊子口。为岷山支脉迭山上隘口,长三十余里,宽8米,高500米,腊子口河流贯其间。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阻截,突破天险,胜利北上。史称腊子

  • 浦州

    唐武德八年 (625) 置,治所在南浦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万州。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南浦州置,治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