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阳三城

河阳三城

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南城为河阳三城。三城皆濒临黄河。北中城,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筑,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北齐置行台,北周置河阳镇,隋移河阳县治此。唐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节度使,会昌三年 (843) 兼置孟州。金大定中毁于河水,后复筑,称下孟州。中潬城,东魏元象元年 (538)筑,在北中城南黄河中沙洲上,并于此设河阳关。北宋嘉祐八年 (1063) 为河水所毁。南城,东魏元象二年 (539) 筑,在中潬城南黄河南岸 (今河南孟津县东老城)。黄河二派流贯三城之间,有河桥相连,为洛阳北面津要。自北魏至五代,历为军事重镇。

②唐方镇名。建中二年 (781)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又称怀卫节度使,治河阳县 (今河南孟县南)。领怀、卫二州及河南府河阳、河清、济源、温、汜水五县。元和九年 (814) 增领汝州,并移治汝州 (今河南汝州市)。十三年 (818) 汝州改属东畿都防御使,罢河阳节度。会昌三年 (843)复置河阳节度,并于河阳置孟州,为河阳节度治所。


指唐代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西)境内的北中城、中城和南城。北中城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黄河北岸,筑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北齐曾于此置行台,北周改河阳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徙河阳县于此。唐建中二年(781年)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治,会昌三年(843年)又增置孟州治此。金大定中为河水冲决。中城位于北中城南、黄河中沙洲上,筑于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毁于河水。南城位于中城之南、黄河南岸,与中城同一年筑。三城之间有河桥相连,黄河两派流贯其间。自北魏至五代,当洛阳北面津要,为军事重镇。


猜你喜欢

  • 绥安堡

    即宁安堡。即今宁夏中宁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绥安堡 “在中卫县东南一百三里。明嘉靖七年建。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设巡检”。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 黄冈郡

    西魏改汉广郡置,属荆州。治所在百宁县(今河南南阳市南)。北周废。西魏改汉广郡置,治百宁县(今河南新野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部。属荆州。北周废。

  • 黄崖

    ①春秋郑地。即今河南新郑市西北黄水市。《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 (前545),“公及宋公、陈侯、郑伯、许男如楚。公过郑,郑伯不在,伯有廷劳于黄崖”。杜注: “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西南至新郑城西注洧。”

  • 甘井子设治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析龙江府地置,属龙江府。治所在甘井子(今黑龙江省甘南县)。1926年改为甘南设治局。

  • 七龟山

    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1眉州:七龟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两山对峙,延亘十余里,中平坦,有七山罗列前后”。

  • 亚谷城

    在今河北雄县东。《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孝景时“亚谷,以匈奴东胡王降,故燕王卢绾子侯”。即此。

  • 那口城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水经·沔水注》:权水“出章山,东南流经权城北, ……东南有那口城”。

  • 曹泾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漕泾附近,为通海支渠。《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曹泾 “介柘林、金山间。贼犯柘林,必由此趋金山。嘉靖中常破倭寇于此”。

  • 故关

    ①亦作固关。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旧关,为古井陉口。《水经·浊漳水注》: 桃水 “东径靖阳亭南,故关城也”。《水经注疏》 谓 “盖井陉关在井陉县东北,而故关在县西,乃井陉西出之口”。唐杜佑 《通典》

  • 池溪桥镇

    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北四十里池溪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进贤县东有池溪。